首页 > 政务公开 > 专题专栏 > 社会救助与社会福利领域专题 > 办事服务 > 社会救助

残疾人等群体社会福利及救助宣传内容

发布时间:2019-11-26 09:10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一、市社会福利中心儿童康复救助和孤残儿童康复救治宣传内容

  (一)儿童福利院儿童康复救助开展情况

  1.创新养育模式,全面推行养教康一体化项目。自2018年6月起,市福利院在集中养育区进行养教康一体化养育模式试点,并逐步覆盖到院内所有儿童。我们把“能生存,会生活,提质量”作为养育工作开展的着力点,注重儿童身体机能、智力水平、情感支持、社会适应等方面的日常训练,全力推行“养育、教育、康复”一体化的新型模式以提升儿童养育质量。

  一是对于集中养育的儿童科学划分项目小组进行养育。根据儿童年龄、病残类别和程度,分成四个项目小组:婴幼儿抚育项目、学前儿童特教项目、特需儿童康复项目、大龄儿童体育项目,各项目小组因材施教,设计个性化的教育康复训练方案,将康复训练、特殊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倡导人人都是护理员、人人都是康复员、特教师,打破以往生活照料、教育、康复相互独立、相互分割的局面,实现了由传统分散式养育模式向养教康一体化养育模式的转变,儿童养育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日常康复训练

  二是扩大模拟家庭养育规模,提高模拟家庭养育质量。目前模拟家庭的规模达到14户,共有56名儿童体验到了家庭的温暖。我们从儿童成长的身体机能和心理需要多方面着手,提高对模拟家庭父母的工作要求,定期对模拟家庭儿童用餐、卫生、休息等日常养育及护理工作检查,让儿童得到更悉心的照料,身心得到全方位和更快速的成长。

  三是探索开设特色项目,让儿童享受到更多服务。一方面开设了“盲童班”,对在院盲童开展嗅觉、听觉、味觉、触觉、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另一方面,设立了儿童理发室、缝纫室、手工室,以锻炼孩子们的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玩乐的同时掌握生活劳动的技能。

  2.实现全面教育,重视素质教育。市福利中心目前受教育儿童共有312名,教育覆盖率达95%以上。根据孤残儿童的身体发展情况、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年龄发展阶段等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教学计划,实行院外普通学校教育和院内自主办学教育相结合。

  一是优先正常儿童的普通义务教育。为适龄、智力正常的儿童联系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确保正常儿童按时入学,并聘请专职辅导老师进行针对性的课业辅导,具体包括家庭作业辅导、考前冲刺辅导以及单科偏科辅导等。

  二是院内采用“3+2”的自主办学模式。3个组别,针对轻度残障儿童开设学前教育组、特殊教育组以及职业教育组。学前教育阶段,推崇融合教育,将知识教育、游戏与康复教育有机统一、融为一体;特殊教育义务阶段,以培养学生基础听说读写的学习能力为主要目标,并开展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内所学知识和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在课外进行强化、延伸;职业教育阶段,本着“尊重差异、补偿缺陷、挖掘潜能”的教学宗旨,以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能力为主要目标,开设手工、插花、烘焙等职业教育类课程,注重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的训练。2个特色教育,即艺术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探索实践艺术教育和心理康复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成立子衿艺术团,开设有舞蹈班、非洲鼓合唱班、播音主持班、美术提升班等课程,并成立了“星期天”乐队和体育特长生小组。此外,还将心理康复教育融入日常课程,在特殊教育和职业教育班级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并结合学生需求定期开展心理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活动。

  心理沙盘

  三是结合“养教康”一体化项目,增加教育覆盖率。针对中重度残障儿童推行,打破以往生活照料、教育、康复相互独立、相互分割的局面,将特殊教育工作融入到日常护理工作中,“养教康”一体化项目一体化涵盖婴幼儿早教、学前儿童特教、特需儿童康复和大龄儿童体育四大项目,聘请专职项目老师在儿童生活区域开展基本常识认识、音乐律动以及体育活动等课程,满足院内多数孤残儿童的教育需求。

  四是推进孤残儿童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开展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提升儿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孤残儿童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3.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做实做专孤残儿童救治项目

  一是在疾病预防方面,做到事先宣传、事中控制、事后总结。首先我们针对传染病,加强了宣传和培训工作,有效防止了传染病在流行季节的暴发;其次做好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对每一个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疫苗,保证预防接种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同时定期给在院儿童驱虫、补钙,指导保育员科学、合理的喂养;并加强主动及被动身体锻炼,使在院儿童的身体素质和抗病能力明显提高。

  早操

  二是在医疗保健方面,强化抓好医疗保健工作,大力提升医疗保健质量。保健部组建了一支由2名医生和7名护士组成的医护团队,为院内儿童提供基础的卫生保健服务。对新收孤残儿童做好入院观察、体格检查、档案建立和疾病诊治,做到疾病早发现,早介入,尽量避免死亡、降低死亡率;为做好院内的医疗卫生保健工作,保健部每天对在院儿童进行查房和发药,针对特殊儿童服药需求,每日由护士发放特殊药品;同时根据孤残儿童的自身情况规范了工作流程,确保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培养孩子的卫生习惯,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三是在孤残儿童救治项目方面,强化抓好“明天计划”工作,确保“明天计划”工作有效实施。我们对“明天计划”手术对象认真筛选,严格按要求报送资料,合理安排手术时间,并做好术后跟踪等工作。为配合“明天计划”工作,我们按体检要求组织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对全院儿童进行了年度体检,做了大量的申报和结账等汇总工作,以提升“明天计划”执行力,使有就医需求的孤残儿童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与救助。

  查房

  (二)孤残儿童康复救治开展情况

  1.打造了一支有能力、愿承担的高水平专业康复人才队伍。市福利院儿童康复科现有工作人员40名,本科学历占总人数75%以上,其中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1名、执业医师2名、执业助理医师1名,康复治疗师33人,护士2名。是集康复医疗、康复训练、特殊教育、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坚持以“康教结合,全面发展”的康复理念为指导思想,注重功能康复与日常能力训练相结合,提倡早期康复介入,全面康复,康教结合,医疗-养育-康复为一体。发掘孤残儿童潜力,尽最大可能减少失能及残障的发生。为脑瘫儿童提供一流、全面、系统的康复训练服务,促进在院孤残儿童早日回归社会。

  2.配备了一批先进、强大的康复训练设备,助力科室专科化建近两年医院投入700多万购置了一大批先进的康复训练设备,包括步态机器人训练系统、SET悬吊训练系统、三维步态分析系统等。康复治疗区设有康复专科门诊、康复评定室、运动训练室、物理治疗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认知训练室、机器人步态训练室、感觉统合训练室、引导式教育训练、水疗、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音乐治疗等全面的治疗项目。

  3.不断拓展康复训练治疗领域,为孤残儿童提供更精准的康复服务,具体包括:

  (1)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及全身运动评估(GMs):超早期发现运动落后及脑瘫患儿,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2)小儿脑瘫的早期诊断、评估、综合康复治疗及家庭护理指导。

  (3)婴幼儿神经行为及运动发育迟滞或偏离(如智力低下、孤独症、多动症、运动落后等的康复治疗)

  (4)各种脑炎、中毒性脑病、颅脑外伤后恢复期的康复治疗。

  (5)先天性斜颈、面瘫、足内外翻、臂丛神经损伤等康复治疗。

  (6)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多动症的康复治疗。

  4.近几年取得的成绩

  (1)2011年11月我院被民政部指定为全国脑瘫康复训练示范基地,负责粤东六地市福利机构脑瘫儿童的筛查、康复训练、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及指导工作。

  (2)2015年被深圳市残联评定为深圳市残疾人康复服务三级定点医疗机构,在做好对内服务的同时,将康复服务惠及社区有康复需求的患儿。

  (3)康复服务量不断提升,仅2018年康复儿童就达6万人次,均达到一定程度的康复效果。

  (4)2017年,我院参加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举办的第七届残疾人知识竞赛荣获三等奖,2018年,参加第八届残疾人知识竞赛荣获最佳组织奖。

  治疗前后对比照第1组

  治疗前后对比照第2组

  言语康复治疗项目

  机器人步态训练项目

  水疗项目

  SET悬吊训练项目

  二、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根据条件可申请低保等相关救助。根据《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广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62号)第七条规定,符合生活困难、靠家庭供养且无法单独立户的成年无业重度残疾人以及3级、4级智力残疾人和精神残疾人,可以单独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另外根据广东省民政厅《广东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和生活状况评估认定办法》(粤民规字〔2019〕9号),家庭中有重度残疾人申请低保救助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核减2D(低保标准),拓宽了对残疾人困难家庭的救助保障范畴。

  社会救助相关宣传资料如下:

  三、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根据条件可申请两项补贴

  (一)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高于广东省标准

  为解决残疾人特殊生活困难和长期照护困难广东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同时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以下简称“残疾人两项补贴”)两项制度。

  根据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残联联合印发的《关于2019年起提高我省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和扩大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范围的通知》,2019年我市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如下:

  深圳的标准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低保家庭残疾人每人每年2400元,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每人每年1200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每人每年4800元。其中生活补贴比省里标准高420元/年,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比省厅标准高2160元/年。

  同时,我市按广东省要求将非重度智力、精神残疾人(三、四级智力精神残疾人)纳入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

  截至今年10月,全市每月享受残疾人两项补贴人数24780人(其中享受困难生活补贴538人,享受重度护理补贴24242人)。

  (二)手机在线申办更便民数据互联让助残服务更精准

  为解决残疾人两项补贴申办中的“堵点”问题,确保补贴对象及时享受护理补贴,广东进一步强化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化系统应用管理,加强精准服务、动态管理、应保尽保。

  针对残疾人因走动不便,现场提交申请材料困难等问题,将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纳入广东“粤省事”微信小程序,利用“粤省事”人脸识别、活体检测等手段进行“实名+实人”认证,进一步简化优化了残疾人两项补贴申领程序,实现通过手机足不出户在线办理。

  此外,省民政厅在2017年组织研发广东省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上,不断改造完善管理系统。通过与全省社会救助、公安户籍、残疾人基础信息库等信息系统的数据互联,初步实现用信息系统动态管理对象、补贴发放和统计分析。同时,进一步简化系统业务审批流程,调整补贴申请审核、审定程序和处理时效,优化系统操作流程。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