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社会报
为满足居民需求、凝聚社区资源、深化社会组织参与、优化社区治理,为解决社区治理和社区发展出现的问题,2018年5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高新区社会创新发展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由吴中高新区管委会发起,委托社会事业局管理,作为立足当地社会创新发展的枢纽型机构。
以一核多元为指导原则,社创中心以培育新组织、新品牌、新生态为技术路径,逐步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目标。中心构建了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三方融合发展的新机制,深化“三社”联动,实现了三方需求和资源的有效对接。
同时,在党建引领下,以群建为途径,以社建为手段,以“三建共建”带动“三社互动”,服务社区,构建解决社区治理难题的创新治理体系。
精准聚焦社区需求进行项目化运作
社区服务具有一定的公共产品性质,资金来源以财政为主,由于各级财政可支配资源有限,导致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滞后,特别在社区公共服务上缺乏资金支持,城乡社区居民多元化、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难以满足。
自中心成立以来,围绕“满足居民需求、凝聚社区资源、深化社会组织参与、优化社区治理”的宗旨,经过2个多月社区调研,中心聚焦居民需求普遍的社区服务、社区治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领域。
为此,中心还投入100多万元,以“三社共创推介会”形式,发布项目征集活动,并组织来自高校、社区服务领域、政府的相关专家和社区代表担任项目评审,对项目方案、执行团队、项目预算、落地需求、党员建设等方面进行打分,最终“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儿童社会能力成长营”等10个项目入选,落地社区开展服务。
随着专业社工进行项目开展,服务效果逐渐显现。家住龙城社区退休多年的老党员汪阿姨,一直热心公益,但苦于没有机会,自从“社区管家生成记”项目落地,在社工专业引导下,她终于有了做公益的机会。
如今每次活动,她都最早来到现场。只要活动遇到问题,第一个帮忙想办法的人肯定是她……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社工进入社区,用专业服务方法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服务,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
创新社区治理新模式
社区居民本应是接地气的一种身份,应成为社区自治活动主体,但目前社区自治体制发展不完善,受惯性思维影响,社区居民往往自治意识缺乏,只有部分老年群体、失业群体参与社区活动。
对于上班族而言,社区更像是管理服务的空壳,对于社区环境、社区治理等公共问题参与感不强。现实中尴尬的是,社区工作者普遍年龄偏大、专业水平偏低,导致社区工作专业化、信息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要求。同时,社区工作者普遍反映压力较大,工作积极性受影响。
吴中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管理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应由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基层政府相关机构、居民自治组织、专业社工机构、志愿者组织等多元化组织构成,并采用类型多样、内容丰富的服务方式。“这样才能既满足多样化的公共需求,又满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求。”
为提高社区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以适应新时期社区工作需要,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服务群众的思想意识和能力水平,中心在前期调研基础上,了解社区工作者需求,制订了“长耕易优”研习计划,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课程。
值得关注的是,在原有社区服务和治理中,由于党组织力量只覆盖社区工作者和社区基层党组织,社会组织的党组织未有效融入、参与进来。中心通过“三建共建”进一步扩大了工作覆盖面、强化了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了基层组织力。
如今,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党员三者一起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参与到社区需求调研、社区焦点问题协商治理等各方面,更加精准有效地聚焦社区治理。在这种机制下,一大批社区“模范”参与志愿服务,队伍逐渐壮大。
“线上线下互动”打造创新服务平台
为方便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居民等多方互动,中心专门研发设计了当地第一个集政策发布、人才培养、组织培育、项目展示、活动参与等内容为一体的互动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未来将以操作便捷的微信小程序形式推送给居民。如今,该平台已进入测试阶段。
通过这个平台,居民可以在区域生态地图上,实时了解社区的便民服务和活动。而社会组织可以获取区域内的需求和资源信息,更好提供服务。另外,相关部门可以查看数据反馈,了解项目和组织动态,做到及时、便捷、高效。
除了线上平台,社会创新发展中心还通过线下平台的运作,发挥好需求征集、信息整合、资源对接、项目研发、项目转化、监管评估等功能。
中心定期了解社区需求和服务难点,形成项目服务建议,指导社会组织提供落地服务。前期走访中发现有一定数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辖区内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对于城市融入、素质提升有迫切需求,中心通过联系吴中团区委,引进项目,提供学习机会。
吴中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建促三社”创新治理体系,解决一系列社区治理难题,留下一批社区社会组织,形成数个社区善治品牌,打造良好的生态系统,助推社会治理工作迈上新台阶。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网站,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