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前沿

代表委员热议“老有所养”为养老机构减负 为银发生活添彩

发布时间:2019-03-14 14:34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来源:深圳特区报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人口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超过2.49亿,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7.9%。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民办养老机构收费不菲,如何体面地安享晚年生活实现老有所养?这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热点话题。

  对公办民办养老机构要一视同仁

  “机构养老将是长期趋势,光靠财政投入是力不从心的,必须创造条件引入社会资本。”全国政协委员、月星集团董事长丁佐宏表示,目前真正从事养老服务的民营企业,由于靠提供服务很难获得利润空间,大多生存艰难,严重挫伤了积极性。

  丁佐宏委员建议,一方面要制定政策严格区隔养老服务业用地与“养老地产”,对自持物业的民营养老服务企业,通过优惠价格提供物业用地,允许分年度支付土地款,并给予贴息和低息贷款;另一方面,出台规费、水电、财税、医养结合、奖补等政策,对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一视同仁。

  “建议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政策扶持力度,包括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完善金融扶持政策,落实相关行政事业性收费优惠政策等,切实减轻养老机构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全国政协常委、民盟黑龙江省主委赵雨森认为,机构养老是刚性需求,需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解决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使机构养老真正惠及普通百姓。

  为养老服务多上一道“保险”

  为了减轻养老负担,2016年我国开始试点长期护理险制度,涉及社区居家护理、养老机构护理、住院医疗护理等多种类型的服务。全国政协委员、三胞集团董事长袁亚非认为,试点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调研发现,在一些试点城市,老人在申请到长期护理险后,不能再享受原民政部门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或要降低补贴标准。”袁亚非委员建议,进一步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协调性,在医养结合方面,建议扩大长期护理险试点范围,加强长期护理险与居家养老服务的衔接,加强民政、卫计委、人社等跨部门的协作。通过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共同努力,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养老产业发展,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全国人大代表、荣华控股企业集团董事长崔荣华长期关注老龄人群的生存健康状况。她建议,长期护理险需要政策支持与行业发展双向推动。政府通过宣传、政策引导等手段,加强人民群众对未来养老和护理规划的重视程度,引导保险行业推出优质的长期护理险产品,合理定价保费;同时,鼓励开发兼具风险保障、投资储蓄、护理服务的综合性产品,更好满足市场多元化的护理保险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认为,养老服务业虽然发展空间大,但也处于风险集中高发地带,比如养老机构因法律风险而可能负担的经济赔偿责任越来越重。

  “发展养老产业,既要放水养鱼,又要加强风险防控。”孙洁委员表示,在“放管服”背景下,对政府顶层设计能力的考验是加重了,政府既要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要在养老机构权益保护上有所作为。建议建立老人入住第三方评估制度,在国家层面推动养老机构意外责任险。

  提供更专业的服务

  “一方面是养老市场有旺盛的需求,另一方面是老年人购买力不足,导致一小部分服务提供商降低服务水平,整个行业存在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袁亚非委员表示,我国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健全完善养老机制,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提高整个行业的市场化水平。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网站,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