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党代表议报告 悠悠万事 民生为大

发布时间:2021-04-30 16:43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时间:2021-4-30      来源:深圳特区报

1.jpg

  深圳现在拥有210多万儿童,要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让儿童充分融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浩翰 摄

2.jpg

  深圳正努力建设更多小而专的高精尖医院,在某一个专科领域率先实现领先,成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的一张张“名片”。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3.jpg

  深圳关注卫生医疗事业,以进入一流行列为目标,迎来新发展,打造新高地。图为深圳大学总医院外景。深圳特区报记者 杨少昆 摄

  报告摘要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格局。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朝着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的目标迈进。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民生事业。促进人口中长期均衡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就是最大的政治。在本次党代会上,围绕如何大力推动深圳的民生建设,着力做好对人民群众来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了党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民生发展的辉煌成就,今后五年民生建设‘蓝图’的铺展,让人倍感自豪,倍感振奋。在‘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全新历史发展阶段,深圳要更加全面地遵循和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各项民生改革和建设,全力实现‘民生幸福标杆’的新战略定位,率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同富裕的民生发展新格局。”市党代表们表示。

  补齐短板 建立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

  党代会报告提出,新时代深圳发展的愿景更加宏伟,责任更加重大,既要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又要由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全方位、全过程、高水平、高站位建设好先行示范区。目前,深圳在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供给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要坚持用情用心用力锻长板补短板,推动民生社会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民生与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始终是党最大的关切。”代表们发言指出,“当前,深圳在双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补齐民生短板,破解民生难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深圳要率先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在民生发展领域先行示范,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构建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这是时代的重任,人民的期盼。“本次大会报告对民生发展着墨很多,体现了民之所系、政之所向。尤其基础教育是社会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报告提出要‘坚持把孩子们的事情办好’,这份温度令人感动。大力推动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既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民生需求,也是深圳打造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基础。”市党代表、深圳中学地理教师钟茜表示。

  市党代表、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傅应云表示,“看到党代会报告对民生建设的总结,深圳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向民生倾斜,让老百姓有满满的收获感。同时,报告着重为未来五年的民生建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关系到群众生命健康的卫生医疗事业,深圳将以进入一流行列为目标,迎来新发展,打造新高地。”

  “报告提出,深圳要持续发力高等教育资源扩容,加大高等教育创新发展,作为高等教育战线的工作者,我们也对深圳教育未来的发展充满了期待。”市党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郭雨蓉表示,“教育和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大学支撑一流的城市,深圳建设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要继续增强高等教育的实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党代表们纷纷指出,当前,新时代对深圳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区建设的引领下,下一步,深圳要瞄准民生幸福综合推进各项改革,进一步补短板、建高地,建立优质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将改革开放红利转化为民生福祉,在建设民生幸福城市方面勇当标杆。

  兜底民生 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可持续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在社会建设中具有兜底性、基础性作用,对于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具有重要作用。党代会报告提出,深圳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要全覆盖、可持续。

  “目前,我们深圳已经实现了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未来我们还要加快构建广覆盖有梯度、精准化的综合性社会制度救助体系,推动‘兜底型’救助向‘发展型’帮扶转变,推动单一的现金救助和物质救助转向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心灵疏导、能力提升和社会融入相结合的一个综合性技术创新体系,不断提升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质量和水平。”市党代表、深圳市民政局局长熊瑛表示。

  深圳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底气更足。要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以临时救助为补充,与医疗、住房、教育、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发展社会保险事业,推动实现社会保险全民参保更广泛覆盖。

  党代表们热议表示,社会保障是民生安全网、社会稳定器,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深圳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此次党代会报告提出的社会保障措施和目标,跟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高度契合,下一步深圳要建成覆盖全民、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年轻的深圳特区也将逐步迎来“银发浪潮”。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稳步提升养老服务和老人福利保障水平,成为当务之急。深圳未来养老服务要实现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供给格局。市党代表、园岭街道党工委书记罗平表示,本次报告提出了要创新都市养老服务模式,构建高水平的“1336”养老服务体系,目前,园岭正在试水“5G+AI”的“智能居家养老模式”,比较好地解决了居家养老的几个难点,未来将在此基础上,继续加大创新养老服务的力度,让老有颐养尽快实现。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从“一米高度看城市”,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对此,市党代表、福田区妇联主席霍君表示:“今天的儿童就是城市的明天,对儿童友好就是对城市未来负责,深圳现在拥有210多万儿童,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让儿童充分融入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充分享受城市的便利和安全,充分感受到城市的文明,是加大社会保障、打造民生幸福标杆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示范引领 打造民生幸福的“深圳标杆”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深圳如何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示范引领,更高质量地打造“民生幸福标杆”,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市党代表、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何建锋表示,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深农集团积极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精心打造以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品质、提高流通效率为核心的高端批发市场品牌“海吉星”。通过数字化建设赋能农批市场,促进农批市场主业高质量发展。“国际一流城市,可能各有侧重的发展点,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是美食中心。深圳未来也要在食这个方面做好文章。一座城市要把人留住,先要把人的胃留住。”

  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民生需要创新思想,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参与。作为来自民营医院的市党代表、深圳中山泌尿外科医院生殖助孕中心副主任徐士儒认为,社会办医应成为深圳打造一流健康城市的重要力量,深圳不仅要有大而全的综合性大医院,也要有更多小而专的高精尖医院,在某一个专科领域率先实现领先,成为深圳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的一张张“名片”。

  市党代表、园岭实验小学校长肖绍国表示,“深圳必须要尽快构建高质量的‘双区’教育体系。打破过去的种种局限,拿出深圳标准、深圳思路、深圳操作,形成深圳高质量教育的质量体系。让深圳基础教育朝着均衡化发展,走向最前列,让每一个深圳的孩子都能上好学。”

  现场声音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特别关注报告中高等教育发展部分的内容。报告提到,第六次党代会以来是深圳高等教育历史上发展最好的阶段,这是一个充分的肯定,也是一个客观的表述。

  当然,深圳高等教育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这个报告也对深圳未来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目标。我觉得我们要加强对党代会报告的进一步学习,特别是把党代会提出的一些具体的任务目标,结合到学校的“十四五”工作规划当中去,通过我们的努力,来推动深圳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做出深圳大学应有的贡献。

  ——市党代表、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

  党代会报告回顾了过去几年深圳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成果显著,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量的积累。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进一步提质增效,扩大它的全球影响力。

  报告明确提出,支持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进入“双一流”高校,这对我们在高校工作的同志是很大的鼓舞,也是鞭策。接下来,南方科技大学将按照党代会的要求,紧抓“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重大历史机遇,瞄准国际一流高校,全面推进高质量的“双一流”建设,为深圳经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好的人才、技术、治理支撑作用。

  ——市党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

  未来,深圳要建设一流的健康城市和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这两个定位非常高。“一流的健康城市”指深圳市民的健康水平要达到国际一流,这里面包括了平均期望寿命、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出生死亡率、国民健康素质等多项健康水平指标,要引领全球;建设“国际化医疗中心城市”,意味着要有很高的医疗服务水平。

  这些目标的提出,对于深圳优质医疗资源的建设和提升,提出了新的使命和任务。我们整个医疗系统都觉得既使命光荣,振奋人心,又责任重大。

  ——市党代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勇

  当前“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历史机遇下,大湾区民生领域的一体化融通,成为此次党代会报告中的重要内容。作为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我们有信心去做好这件事情。

  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是目前深港澳医疗合作的最大单体机构,我们肩负着大湾区一体化融合中最重要的一项民生工程。接下来,我们也将有很多创新举措来推动一体化进程,比如“深港药械通”正式落地、香港医生内地职称的转评等等,都将很快实现,这些改革突破都将大大推动深港澳的医疗高质量发展,向报告中提出的打造医疗高地和国际化医疗中心迈出重要一步。

  ——市党代表、港大深圳医院党委书记徐小平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