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31 来源:中国社会报
近年来,在广东省深圳市民政局的指导下,深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以下简称核对中心)围绕“兜得准”目标,创新规划建设深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以下简称核对平台),全面构建平台一体化、数据精准化、服务多元化、核对智能化、应用模型化、管理规范化和安全体系化的核对工作体制机制,为社会救助“兜准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依法核对,实现救助项目全覆盖。按照先授权、后核对,无委托、不核对,只核对、不认定的原则,深圳市将核对机制全面引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生活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等8项救助制度,并打通各专项救助核对项目之间的数据障碍,试点运行跨库统计查询和分析,实现社会救助体系全覆盖。
规范运行,提高核对精准度。核对中心对照民政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总则》《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安全管理规范》《数据交换管理试行办法》等文件,推进规范化建设,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核对工作规则。核对中心依托核对平台,对每一户申请家庭、每一个成员、每一份材料、每一项数据都按政策规定要求比对细算,最终形成一份份具有公信力的核对报告。其中,核对整体准确率99.96%,复核率仅为0.04%。
优化方式,提升核对效率。核对平台通过缩短银行比对周期、新增银行电子比对专线、提高相关部门比对效率、优化核对业务流程、增加核对字段等方式,有效缩短核对时限。同时,积极落实民政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部省联网查询办法(试行)》相关要求,将户籍、婚姻、房产、车辆登记等信息的核查范围拓展到全省乃至全国,进一步完善核对信息共享内容,提高信息共享质量,做到跨省核对大提速。
数智赋能,实现核对“三突破”。首先,突破财产核算难关,建立不动产、车辆等实物类财产的价值计算模型。核对中心运用数据建模建立申请人实物类财产价格核对机制,创设实物财产价值计算模型,以公式化的机器自动核算,科学精准地计算出各类财产的现有价值。其次,突破数据偏窄难关,实现金融、证券、税收、社保大数据实时动态交互。目前,深圳市已将局限于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等“六大行”的居民个人金融资产核对,拓展到所有商业银行 (包含股份制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再次,突破特殊人员、特定情形的签署难关,落地远程视频签署模式。针对家庭成员因异地居住、上学或其他原因,无法现场签署承诺和授权文件的情况,核对中心探索远程视频签署模式,既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又确保核对程序、业务环节合法合规。
据统计,截至目前,核对中心已累计完成核对55484户次、130987人次。各相关政府部门委托核对项目平均检出率为55%,累计节约财政资金约5.77亿元。核对机制的完善有效提升了民生公共服务对象认定的准确性,大幅提高了社会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