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情况复杂多样,群众需求多种多样,要把更多资源、服务、管理放到社区。要切实把群众大大小小的事办好,要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深圳时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宝安区位于深圳市西北部,是深圳的经济大区、工业大区、出口大区,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中心,辖区面积397平方公里,下辖10个街道,124个社区140个居委会。全区实有管理人口573万,非户籍人口占92.5%,具有人口规模庞大、结构复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倒挂的特点,区域发展不平衡,市民群众追求和向往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宜居的社区环境、更加美好的生活,社会公平、社区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诉求更加突出,基层管理服务难度大、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等问题日益凸显。深圳通过多年来的村改居和城市化进程,在制度、实践等方面都有意识地向新型现代社区发展,创新强化社区治理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宝安区提出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建立完善以党委为领导核心、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一核多元”的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推动、社会组织运作、社区有序自治、公众广泛参与、法治有效保障”的社区建设发展格局。宝安区社区治理模式获得中央、省市各级充分肯定和荣誉表彰,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法”、被广东省民政厅评为“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创新经验”奖,等,并涌现了一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省级宜居社区”、“文明社区”等先进模范社区。
主要做法:
(一)坚持党委主导,共治为核,牢牢把舵社区治理总方向。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密切合作、高效作业。建立健全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社区居委会“三位一体”的社区治理组织架构。鼓励社区党委、社区工作站和社区居委会领导班子交叉任职。社区重大事项必须报社区党委审议通过。社区股份公司、群团组织、社会组织、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组织有序参与,政经分开、居站整合,多方参与、共同治理。全区124个社区100%实施“四议两公开”社区重大事项议事决策机制,提升决策能力和群众满意度,激发社区活力。优化社区工作机制建设,配足配强社区专职工作者。全区5134名社区工作人员改革身份统一过渡为“社区专职工作者”。社区工作形成高效联动协作机制,责任到人。依法开展社区居委会成员差额补选,2019年补选社区居委会成员49人。参照公务员招考模式向社区公开招考社区专职工作者,2019年新招录250名社区专职工作者均为本科以上学历。制度创新,分类管理,建立起以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职业化运作为方向,以薪酬体系为核心,包括选任招聘、岗位设置、培训考核、职业发展等要素在内的、具有宝安特色的职业化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体制。制定社区工作职责清单推进基层减负增效,构建规范的社区职能架构体系。坚持扁平化、去行政化,制定下发了宝安区社区工作职责目录清单,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凡未列入职责清单的事项,需区级及以上党委政府有明确规定的方可下放至社区,并实行“费随事转”。进一步清理、归并对社区的各类考核、评比、检查,严格目录管理,为社区“减负”,使社区将更多心思放在服务群众上。(二)推动公众参与,自治为本,培育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依法自治的意识。健全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依法推动社区居民自治。完善社区居委会民主选举。推进非本地户籍常住人口在居住地参加民主选举。社区居委会成员由居民依法选举产生,登记选民11.97万人,参选率达96%,选出居委会成员957人。健全社区居民民主协商。各个社区都成立了居民议事会、居务监督委员会,重大事项提交居民大会讨论表决。建立健全了社区岗位工作职责、社区议事、联席会议等社区民主协商制度。全区140个居委会修订完善《居民公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推广社区“说事评理”,发挥社区乡贤、“五老”、法律顾问等社会力量作用,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融合。深入实施居务公开、站务公开。全区124个社区工作站、140个居委会100%建立站务(居务)公开栏,居务、政务、财务依规定公开,社区服务承诺、社区事务公示,自觉接受居民群众监督。实现居务监督委员会全覆盖,有效保障了居民管理自身事务的合法权益,强化社区自律监督力度,提升社区民主管理水平,推动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动居委会进楼入户,有效改变社区组织与居民互动不足的问题。建立居委会与居民互动回应机制,建立“居委会→分片主任→楼栋长→志愿者→居民家庭”的居民自治组织网络。人大代表和党代表进社区,设立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接待日、民愿接待室,并通过居民论坛、网上论坛等形式让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便捷的方式表达意见和利益诉求。(三)提升社区服务,让老百姓得到更多实惠。推进精准化、精细化社区服务。实施“民生微实事”,解决群众期盼政府为其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急事、难事、小事。组织开展居民养生健康讲座、婚姻心理辅导、青少年国学教育、关爱老人儿童活动等民生项目,建设改造了一大批社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优化提升了社区环境,进一步提高了社区整体建设和服务水平。宝安区每年投入2.48亿元民生微实事经费,2019年共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3408个。其中通过民生微实事项组织居民开展消防安全、文明素养及应急能力等各类培训,累计培训200余万人。在全市率先创新打造睦邻友好邻里文化,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创建“社区邻里文化室”28家,打造“社区邻里之家”。开展邻里文化活动1097场,直接服务群众33421人次。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在全市率先创作社区邻里之歌《邻里邻舍》,弘扬和谐友好、守望相助、邻里相帮、邻里互助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邻里关系,进行推广传播。推进“互联网+社区”建设,提高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水平。全区建有124个“社区家园网”子网站,“社区家园网进社区”。通过“社区家园网”网络平台公开社区信息资讯,征集居民意见建议,处理社区居民的反馈意见和诉求,推进社区居民网上办事服务,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探索建立非行政化供给社区服务的新模式,推动社区服务供给实现“政府保障”与“市场机制”良性互动的新突破。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统一平台,为居民提供服务。鼓励支持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等民办机构进入社区服务运营领域,以专业化、职业化为发展方向,形成以专业社工为骨干,社区干部职工、志愿者、康复师、护理师、心理咨询师等多种力量并存的社区服务队伍结构。建立社区服务绩效第三方机构评估机制,加强对社区服务绩效评估结果的网上监督和群众监督,推动社区服务绩效实现“公众监督”与“第三方评估监管”有机结合的新发展。(四)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扩大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制定出台《深圳市宝安区社会组织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对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社区生活服务类、社区公益事业类、社区慈善互助类、社区专业调处类等社区社会组织,成立了80家冠名慈善基金。举办社会组织扶持资金项目申报讲解会,引导社会组织结合党委政府重点工作,找准社会需求,选好选准项目,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2019年区财政扶持各类社会组织56家共500万元。提升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出台《宝安区关于推动社会组织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发挥积极作用的意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将社区各类组织、各方力量、各种资源进行再组织、再整合,将多种主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形成多元共治合力。发挥社会力量合力,化解冲突从内部做起,做实源头性居民调解。建立社区“论理中心”,“一社区一法律顾问”,“一社区一心理咨询师、一社区一名以上禁毒社工”,邀请辖区内的法官、警官、律师开设“法治大讲堂”,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构建解决居民矛盾纠纷的缓冲带,让文明和谐成为人们深入骨髓的一种生活方式。(五)合理调整行政区划,优化社区布局,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服务。合理进行街道布局。对超大型街道进行合理分拆和调整,把原辖6个街道分设为10个街道,使原特区内外街道布局相对均衡,基本形成科学合理的街道设置格局。推动整合街道办事处、社区工作站的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与资源,提高管理的扁平化程度。合理划分调整社区。综合考虑公共管理有效性、公共服务可及性、居民参与便利性,以及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合理调整社区,并按需要相应调整设立居委会。同时鼓励各街道通过调整社区边界、居站整合改革、动员社会力量等多措并举进行内部优化,科学调配人财物资源,实现资源配置与社区管理服务任务量相匹配。
宝安区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模式,丰富社区服务供给方式,让社会成员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加快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科学有序、共建共享”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实现党委统一领导下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有力促进了民生幸福和谐城区建设,社会反响良好。随着中央出台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宝安区将对标民生幸福标杆,以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加快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牢基础。
(文/宝安区民政局)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