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背景
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深圳市专业社会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也开始了前瞻性探索,在工会、企业等开设了企业社会工作岗位,并在后续发展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的四种运作形式,即厂内运作模式、外包运作模式、企业购买运作模式、项目嵌入运作模式,推动民间社工机构实施企业社会工作服务。
2010年,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在深圳建立了以深圳市民政局和深圳市龙岗区至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主的首批“中国企业社会工作实务创新基地”,推动了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在随后的2013年和2015年,深圳市又分别推进了“全国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工作”和《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调研起草工作,进一步规范和提升企业社会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一批以企业社工为核心品牌服务的社工机构。
到目前,深圳开展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机构达18家,共有企业社工123人,累计建档个案8257个,开展探访及时辅导66392次、小组504个,活动3493场服务总量达568336人次,有效促进职工民生福祉提升、合法权益维护、能力提升与城市融入,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与城市和谐健康稳定发展,成为深圳社会工作的一大品牌。
二、编制意义
深圳市是经济特区,拥有庞大的商事主体,同时也是移民城市,来深建设者是最大的群体。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深圳定位为核心引擎,着力打造创新、现代化的国际都市。这需要政府和社会,一方面协同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提升效益和创造力,另一方面更好地引导来深建设者融入城市环境。深圳的企业社会工作者通过十来年的实践,证明了专业技术专项领域对于企业和员工协同发展的助益、个体与群体环境适应方面的促进作用。
为回应企业领域日趋突出的社会需求,带动企业承担对劳动者、消费者、环境、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也为总结推广深圳企业社会工作实务经验,科学规范引导企业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行为,切实保障服务质量,在参照SZDB/Z 133—2015《企业社会责任 要求》、SZDB/Z 134—2015《企业社会责任 评价指南》《深圳市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及路径研究报告》、MZ/T 064—2016《老年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Z/T 071—2016《社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南》、MZ/T 094—2017《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等规范性文件和经验性文件的基础上,遵循系统性、规范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分析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过程、服务管理、服务保障等,结合专家评议观点,完成本指南的编制。
三、主要内容
本指南主要包含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过程、服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等,共9章。具体文本包括:
(一)范围。对企业社会工作标准指南的基本内容、适用范围作出说明;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规定了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所依据的标准文件,并明确了引用标准的版本;
(三)术语和定义。规定了标准中所使用的“企业员工”“园区”“企业社会责任”、“员工帮扶计划”“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社会服务机构”等七个专业术语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四)服务原则。本章根据社会工作服务通用原则和企业社会工作的服务特点,明确了服务的通用原则和特定服务原则。其中通用服务原则包括保护生命、差别平等、自由自主、最小伤害、生命质量、隐私保密、真诚接纳等七个原则,特定服务原则根据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服务特点,明确了以“员工-企业”共赢、增强员工福利原则、多方合作原则、保密原则、维稳原则、民主协商原则等六个特定原则;
(五)服务内容。该章节依据企业社会工作常用的实务工作内容以及深圳企业社会工作实践工作,从员工相关服务和企业服务两方面内容进行阐述。其中员工相关服务包括员工就业相关服务、员工素质提升服务、员工心理健康服务、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服务、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员工参与服务、困难员工关怀服务、员工工作生活平衡服务;
(六)服务方法。规定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通用服务方法和特定需要的服务方法。其中,通用服务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直接服务方法,或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服务方法;针对特定需要的服务方法包括社会政策介入与倡导、员工帮扶计划、员工咨商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动机激发等;
(七)服务过程。本章编制主要是依据企业社会工作常用的实务工作过程以及国际EAP行业服务经验,归纳总结提炼服务过程,包括通用服务过程和EAP服务过程,重点介绍了EAP服务过程,包括了服务示意、需求调研、制定方案、宣传推广、干预实施、效果评估;
(八)服务管理。规定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系统化管理的要求,包括服务质量管理、督导制度、风险管理和投诉与争议处置等四个方面的内容。针对四项管理的制度建立、过程控制、成效评估、反馈与改进提出具体的标准要求;
(九)服务保障。规定了企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保障,包括对企业社会工作者资质和技能要求、社工配备标准,督导者资质和要求,服务场所与设备设施,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档案管理等内容。
四、创新引领
(一)秉持民主协商原则,促进共同发展
以人为本是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之一,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工作的崇高使命。企业社会工作就是以促进员工发展与福利目标实现、保障员工利益、提升企业效率、构建和谐工作氛围为目的的专业服务。秉持民主协商的原则,是在开展企业社会工作过程中,注意企业与员工间关系的平衡健康发展,民主协商的原则是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赢与发展需要保有的立场。《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民主协商原则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理解:
一是员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主体地位。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主人翁意识的提升和主体地位的发挥。但在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员工的主体地位有待提升,面对资方往往处于弱势的一方,其民主权利难以得到保障。企业和员工常常会出现相互博弈的地方,需要企业社会工作者用平等协商的视角和原则组织双方进行公开、透明、有效的对话,综合双方的利益诉求,达成一致的意见。另一方面,由于受思想意识、知识能力等的限制,员工自身缺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意识和动力不足,主体地位难以突显。企业社会工作者秉持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理念,通过动力激发、素质提升等服务,协助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参与企业民主管理,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促进员工福利目标的实现,企业管理的优化和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社会工作价值的重要体现。当然,突出员工的主体地位并不意味着企业与员工关系的失衡,恰恰相反,这能够促进双方平等交流,化解双方在博弈中的对立与纠纷,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双方的稳定与发展。
二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和员工民主协商。从企业来看,依据企业生命发展周期理论,企业会经历发展、成长、成熟、衰退几个动态阶段。不同的阶段,承载着从经济责任到社会责任等不同的目标任务与使命责任。随着企业的逐渐成熟发展,企业越重视员工的主体参与,如以股权结构变化等方式与员工形成生命共同体。企业主民主协商的意识和组织动员的能力,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的发展程度。企业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工作过程中需要深入了解企业发展阶段和所承载的任务,要充分理解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挑战,站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有阶段、分步骤、有机灵活地推动企业民主协商。
从员工来看,员工通过参与决策、监督检查、组织动员、启迪教育、协调改善等方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这个过程对其自身而言也是一个不断学习、教育和提升的过程,有助于其思想水平、综合素质、知识技能的提升,还有利于主人翁意识的增强,能够有效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投身经济生产与企业发展,在岗位中实现个人价值。
(二)以人为本,关注员工全面成长
该处要特别提到两方面的员工服务内容,一是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服务,二是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
1.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方面。对于员工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编制主要强调从员工压力管理服务、情绪管理服务、人际交往服务、业余兴趣培养服务、婚恋指导服务分别介绍了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内涵,并且举例说明。同时对于企业文化建设服务进行了特别注意事项的说明。编制内容特别提醒不应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业余文化活动。同时企业文化建设主体应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社会工作者应从中发挥宣导和协助作用。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中各类人员的角色和功能定位。
2.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方面。对于员工职业安全与健康服务主要强调从职业安全风险排查与评估服务、提供职业安全护具配备与使用监督服务、提供职业安全教育服务、提供职业病检查指导与资源链接服务、为工伤及因工伤死亡的员工提供服务、提供生殖保健服务、提供生命教育服务。同时注意员工职业安全评估应由企业社会工作者链接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开展,不应由企业社会工作者自行开展;员工职业安全护具应由企业社会工作者向企业或相关部门争取配备,不应由企业社会工作者直接提供。该处特别提醒员工职业安全评估工作专业性,需要专业的机构参与。同时涉及职业安全护具,因其特殊性,企业社工也应评估其专业的特性争取企业或者相关部门支持,保障职业安全最大化。
(三)探索EAP服务本土化,促进服务精准精细化
EAP源自西方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国际国内EAP行业积累了相当多的成功经验和行业标准。EAP的服务模式和内容包含有: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灾难事件、职业生涯困扰、婚姻家庭问题、健康生活方式、法律纠纷等,全方位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EAP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发展,必然并且必须具有适合本土发展的特色。其中,政府的相关支持将表现得更加突出。从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与健康、福利,以及工会和妇联的工作都可能作为一个切入点来进行推动。《企业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将EAP服务过程作为企业社工服务重要过程,结合深圳的企业社工服务经验进行分解说明。
(四)挖掘服务信息,优化企业社会工作研究与决策
在信息化建设中明确提出,企业社工应建立服务数据库,定期开展服务数据统计分析,并用于服务成效评价及社会工作研究与相关决策。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在于服务对象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企业、员工、工会及企业所在社区等多元化相关利益主体。运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服务数据库,准确而全面地掌握企业社会工作大数据,能够为企业社会工作管理及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也可以对所集成的服务信息数据进行综合研究、系统分析、定期发布,让多元相关利益主体和社会公众及时了解服务现状,掌握服务对象的需求动态,从而能够推动企业、工会、社区等主体发挥各自优势,不断优化企业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工作。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