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深圳市民政局 > 政务公开 > 规划计划 > 标准化建设 > 标准解读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解读

发布时间:2022-08-15 18:13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一、编制背景

  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开展危机介入、需求评估、心理抚慰、灾后重建是国际上普遍的做法。近年来,南方低温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强烈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等自然灾害,和天津爆炸等突发事件的发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国家民政部出台《民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和《关于指导社会力量参与救灾工作的指导意见》后,广东省陆续出台相关文件以指导灾害社会工作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

  深圳社工在市民政局的直接领导下,利用社会工作发展先行先试的优势,从2008年起,陆续组建灾害社工团队参与了南方雪灾、汶川地震、雅安地震、鲁甸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社会工作服务和某企业职工连续跳楼事件、光明滑坡安全事故的社工应急服务,直接到灾区及受影响地区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积累了灾害社工介入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的操作服务流程和工作指引。随着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广泛参与,深入受影响群众身边开展实务工作,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所体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二、编制意义

  2020年发布的《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深圳市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若干措施的通知》文件明确了16个社会工作服务领域,其中包括应急处置领域。在日常工作,深圳社工遍布在社区、学校、福利院、职康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多个服务场域,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制定有利于规范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提升社工应急处置的专业水平。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编制既是对社会工作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实践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社会工作行业推广社会工作介入防灾、减灾、救灾领域专业服务的过程展现。在标准的制定过程中运用系统、科学的标准化理论指导,引入国内外先进的灾害社会工作管理和服务经验作为参考,能够进一步优化社会工作介入救灾应急工作,保证社会工作者在服务时能突显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和救灾领域中的专业作用。制定标准化的服务指南实为当前所需,是发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基础工作,有助于总结推广深圳市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相关经验,规范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流程,为灾害社会工作者提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强的服务指南,保障灾害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和服务质量。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的制定有利于优化社会工作介入救灾应急工作,提高我市整体救灾应急水平。目前,我国空前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社会工作在上述领域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工作也已被纳入民政部救灾社会力量数据库。社会工作者作为灾害中的柔性救援力量,有义务也有必要拥有一套自身的服务指南。指南的制定有助于规范社会工作者在防灾、减灾、救灾领域的行为操守,保障相关工作有序、协调和高效开展,加快我市救灾网络构建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我市整体救灾应急水平。

  三、主要内容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标准结构包括9个章节和4个附录,以及参考文献。9个章节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过程、服务管理、服务保障;4个附录主要包括:社会工作通用服务原则、灾后需求评估表、服务管理基本要求、信息化建设与服务档案管理。

  (一)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标准文本中,通过“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三个章节,对整个标准文本的框架、引用的文件,以及灾害社会工作这一定义中所包含的术语进行了总体说明;

  (二)“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服务过程”四个章节为标准的核心章节,服务原则部分有助于灾害社会工作者了解在服务中所秉持的一般工作原则。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对灾害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法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指导灾害社会工作者系统化地开展一线灾害社会工作实务工作,避免因人员资质差异、工作条件不同而导致的服务整体规划不足及服务模块缺失等问题。此外,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也有助于引导灾害社会工作者在不同工作场域,面对不同服务对象时,开展差异化的专业服务,以及根据工作职责的不同,合理链接外界资源;

  (三)“服务管理”和“服务保障”章节,分别阐述了在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过程中,如何进行服务管理和开展系统性服务保障,有助于开展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社工机构,在保证各项保障工作的基础上,安全、有序地组织灾害社会工作者开展专业服务,保障服务成效及服务稳定输出。其中,“服务保障”部分特别增加了针对灾害社会工作者的身体安全的保障措施,以避免灾害社会工作者在开展灾害社工服务时,因身处不安全的环境、自身不稳定的生活习惯等而遭受的身体健康风险、安全风险、心理健康风险,从而保障灾害社会工作者可以安全有序的开展灾害社工服务。

  四、创新点

  (一)规范了灾害社会工作者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路径问题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对灾害社工主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的服务内容,以及服务流程中辅助性、协助性的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和总结,有助于指导灾害社会工作者系统、规范地开展一线灾害社会工作实务,提升灾害社会工作介入效率。同时避免因人员资质、工作条件差异而导致的服务内容模块设计缺失的问题。

  (二)界定了灾害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定位、要求、内容及服务保障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厘清了社工灾害服务与其他社会组织服务的区别。灾害社工服务相比其他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在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过程中在服务对象特点、服务方式、工作内容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灾害社工需要在政府的统一协调下,通过有效分工和协作,与其他开展灾害服务的社会组织、团队产生良性互动,才能达成帮助受影响群众解决生活、心理、回归社会等目标。《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对于灾害社会工作者、灾害社工服务的内容描述,不仅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关于灾害社会工作服务的规范、统一、清晰的界定和解释,还有助于相关政府部门区分社工灾害服务与其他社会组织服务,为相关政府部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专业力量参与”、营造大应急管理格局提供了清晰、具体的工作指向,更好地指导灾害社会工作者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相关法规/解读

灾害社会工作服务指南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