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笔绘心桥,沟通有“艺”方!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艺术工作坊解锁亲子相处新方式
发布时间:2025-10-10 17:50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0-10 17:50
打印
龙岗融媒2025-08-29 09:04
“妈妈,你看我画的我们去公园放风筝!”近日,深圳市龙岗区坪地街道四方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9岁的小诺举着橙色彩笔,在白色布袋上涂出一片明晃晃的蓝天。旁边的妈妈李女士愣了愣,放下原本要画“辅导作业书桌”的笔,笑着添了只牵手的小熊——这场由社区党委领导、联合深圳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的“沟通有方・成长有爱”艺术工作坊,正让10对亲子在彩笔与笑声里,悄悄打破彼此间的“理解断层”。
活动刚开场,“词语接龙传话”游戏就让原本拘谨的亲子热络起来。“我先说‘周末’!”小诺凑到妈妈耳边轻声说,可传到最后,“周末去放风筝”变成了“周末要写作业”,引得全场大笑。“平时总跟孩子说‘周末要补课’,没想到这话在他心里这么深。”李女士有些不好意思,这是她第一次意识到,日常的“叮嘱”竟悄悄盖过了孩子的期待。暖场环节里,家长们渐渐放下“家长架子”:有的跟着孩子玩“你画我猜”,有的蹲下来听孩子讲画里的故事,活动室里的对话,从“你要这样”变成了“你觉得呢”。
话题探讨环节,讲师从社区常见的亲子矛盾切入:“孩子放学回家,你们先问‘作业写了吗’还是‘今天开心吗’?”问题抛出,孩子们齐刷刷举手:“我爸妈先问作业!”家长们相视一笑,随即陷入沉默。“上次我跟妈妈说学校运动会我跑了第三名,她却问‘那作业怎么没写完’。”11岁的小宇小声说,这话让旁边的陈女士红了眼眶:“原来我总盯着学习,却没听见他想分享的快乐。”在讲师引导下,亲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孩子说出“希望爸妈别打断我说话”,家长坦言“怕孩子走弯路才忍不住叮嘱”,双向的倾诉里,理解慢慢在彼此心里扎根。
最动人的莫过于布袋接力创作环节。社工给每对亲子发了一只空白布袋,让他们分时段绘制“心中的亲子沟通”。小诺先画了放风筝的场景,还在旁边写了“妈妈陪我”;李女士看着画,想起平时总把“学习”挂在嘴边,默默补上两只牵手的小熊。另一边,10岁的小轩画了“一起拼乐高”,而爸爸王先生起初画了 “检查作业”,后来又添了个 “击掌” 的图案。“孩子笔下是‘玩’,我们笔下是‘学’,原来我们的关注点差这么多。”社工拿起布袋解读时,陈女士恍然大悟,“以前总觉得‘聊学习’才是关心,现在才懂,他想要的沟通,是陪他一起笑。”
活动尾声的分享环节,亲子们的收获格外实在。“以后我会跟妈妈说‘我先玩20分钟再写作业’,不是故意顶嘴。” 小宇说;王先生则计划“每天花10分钟,先听孩子讲学校的事,再聊作业”。这些细微的改变,正是社区举办活动的初衷——不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是搭建起沟通的“缓冲带”,让亲子相处从“事后解决矛盾”,转向“事前预防隔阂”。
“这是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艺术+家庭教育’模式的首次尝试。”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未来还将推出“亲子读书会”“家庭情景剧”等系列活动,让艺术成为家风建设的“温柔纽带”。而那些色彩斑斓的布袋,早已不止是活动作品,更是四方埔社区里,理解与爱慢慢生长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