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政局2024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3-06 17:24

信息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5-03-06 17:24

信息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字体大小:

  一、坚持挖掘潜能,以均衡可及的民政服务助力促消费扩内需

  联合组织、卫健等部门建成2099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融合样品药品暂存、人员休整、科技助老等多元服务,服务老年人超90万人次。新增长者服务中心(站)35家,新增养老床位837张,新认定12家星级养老机构,39家认定为医养结合机构。推动出台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规,明确到2035年预留不少于1.9平方公里养老用地。同步实施传统“0570”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和智能居家适老化改造消费提升专项活动,全市370个销售点展销1900余款适老化产品,三个月内销售额近2.5亿元,累计完成2.1万户适老化改造。完成住房保障、社会福利等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13.87万人次,保障政府资源惠及真正困难群体。围绕民生兜底保障和城市发展,深入打造“慈善之城”,每十万人拥有慈善组织2.9家,位居全国前列。福利彩票销售额49亿元,筹集投入公益金5.4亿元服务深圳民生事业。

  二、坚持事业促进产业,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和甜蜜经济

  发挥市老龄委统筹协调作用,加快筹建养老产业链党委,覆盖85家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企业、205家细分领域重点企业。联合金融部门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做好深圳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实施意见》,提出15条支持措施。圆满举办第二届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展出智慧养老产品1000余种,超25.8万人次观展,促成交易及投融资额4.7亿元,实现以展促产以展兴业。打造“1+N”银发经济产业园,依托“深i企”建设1个市级虚拟产业园,支持各区因地制宜打造差异化实体分园,首批12个银发经济产业园列入定向培育清单。全市办理婚姻登记12.8万对,其中“跨省通办”4.5万对,均居全省第一。探索“婚姻+”模式,融合低空飞行、城市观光等文旅元素,举办大型集体婚礼、集中颁证1193场,开展系列婚姻主题集市活动,吸引逾500家次婚庆相关企业参与,有效带动珠宝、家居、汽车、服装等产业发展。

  三、坚持综合救助,切实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

  联合工青妇、残联等单位出台《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 进一步加强困难群众和弱势群体关爱帮扶的工作方案》,创新开展“五个一套”(一套工作机制、一套政策汇编、一套服务资源、一套完整数据、一套关爱清单)救助帮扶工作,将低保特困、重点关爱妇女儿童等14类人员7778人纳入动态监测范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标准、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483元、2373元、2225元。积极推动社区慈善发展,建设慈善创益空间(慈善超市)示范点。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项目,发放资助金逾2430万元、惠及1209人;实施“雏鹰展翅计划”项目,2024年资助困难大学生199人次,发放资助金204.69万元。联合城管等部门加强街面巡查,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5万人次,帮助328人成功寻亲。全面摸排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受理儿童保护线索319条,安置救助425人。深入推进“兜底民生服务社会工作双百工程”,“双百”社工入户走访12.5万次,服务20.7万人次。

  四、坚持创新发展,服务国际产业与标准新赛道

  综合改革试点涉及的6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全部登记成立,5家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是在民政部登记成立的第一批取消业务主管单位的科技产业类国际组织。全国首个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综合监管文件,经市政府同意后报民政部,届时出台将进一步创新完善国内关于此类组织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的政策制度。在河套揭牌成立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聚集区,6家组织共吸纳境内外会员企业1951家,发布标准135项(含国际标准19项),完成测试认证产品273款,在助力攻坚关键技术、提高产业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五、坚持发挥行业协会商会作用,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联合产业部门培育“20+8”产业领域重点协会49家,实现“一集群一协会”基本全覆盖。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制修订标准1400余项,在全国首创多项标准,填补行业标准空白;搭建1478个交流合作和供需对接平台,举办交易会561场,服务会员企业超10万家,促成意向交易金额215亿元;培训服务52万人次,帮助企业吸纳专业技术人才近1.5万人;引导919家协会商会通过降低、减免会费,为企业减负1.12亿元,惠及企业2.29万家。深圳以改革创新精神助推行业协会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经验,被民政部全国推广。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