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改革、谋新局,推动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绩。深圳社会工作援疆获得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的充分肯定;聚焦脱贫攻坚,第七届中国慈展会受到民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主办单位的高度肯定;在2019年全省民政重点工作情况综合评估中,深圳再次获评优秀,实现“七连冠”。
一、以推进民政“9+3”项目为牵引,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再有新突破。截至目前,市本级民政“9+3”项目均已落实选址,基本完成概念设计,正稳步推进相关项目用地整备、可研报告编制等工作。各区民政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也进一步加强,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福田区老人护理院、罗湖区宝丰苑颐养院竣工,28家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宝安区养老院、坪山区敬老院、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公墓等项目开工建设,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三期、龙岗区养老护理院、龙华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龙华区颐养院、坪山区救助管理站、光明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大鹏新区养老院等一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二、切实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基本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低保标准提升至1160元/人/月,属全国最高水平。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孤儿养育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全年新增社会救助街道经办服务人员60名,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一期建设顺利推进,《深圳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草案稿)》和《深圳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修订稿)》进入报请市政府审议环节。加快构建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市、区两级均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市、区两级救助站全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5万人次,借助互联网寻亲、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为88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并帮助其回归家庭。各区积极探索加强基本民生保障新举措,光明区进一步巩固“造血式”帮扶成效,该区原377户低保户1110人全部达到帮扶目标,实现稳定脱困。宝安区依托区救助管理站设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功能设施齐全,工作制度完善,试点成效突出。罗湖区完善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机制,细化分类救助管理环节,形成救助管理闭环,并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流浪救助。
三、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等多管齐下,养老服务发展夯实新基础。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深圳经济特区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稿)》已提请市政府审议,明确了事关我市养老服务长远发展的系列方向性、长远性、原则性制度安排。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稳步发展,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149家,深圳获批成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市养老护理院新型事业单位、南山区福利中心二期PPP改革,养老服务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市45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超过95%的社区日照中心与社康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调整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100元至500元提升到200元至1000元,惠及全市12.9万老人。推动深圳健康养老学院等机构和组织实施乐龄伙伴“中国养老创新家”“粤港澳养老社会创新家”工作坊等项目,积极探索“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福田区重点打造集托养、日间照料、居家养老、医养结合、长者餐饮、文体娱乐六位一体的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南山区积极构建基地+社区养老服务模式,为长者提供康复护理、智能监测、心理咨询等综合为老服务。盐田区、龙华区积极推进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有效实现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资源共享、互联互通。
四、坚持党建引领下的多元主体有序参与方向,基层社区治理激发新活力。会同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相关政策。持续推进基层治理创新,盐田区扎实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南山区、龙华区积极申报“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总结提炼北站、益田、沙头角、前海、宝民社区等2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并推动广泛应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生微实事”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深圳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管理办法》,实施“民生微实事”项目近1.5万件。福田区“以‘四+’理念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南山区“民生微实事打通‘最后一公里’”获评“2018年度广东省城乡社区治理十大创新经验”。省政府批复同意深汕特别合作区四镇改街。制定出台“6+1”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民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
五、坚持监督管理与培育发展并重,社会组织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重点支持民办科研机构发展,新增科技类社会组织80家,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0777家。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出台《深圳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办法》,首次对18家市民政局主管社会组织开展绩效审计,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启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加强执法监察,共查处社会组织违法案件26宗、非法社会组织案件11宗,对82家社会组织开展财务专项审计检查,向其他部门移交案件线索60宗。强化信用管理,91家社会组织被评为4A以上等级,693家市级社会组织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推荐目录,一批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通过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基层党建工作督促检查等系列文件、增派5名累计22名局处级领导干部派驻社会组织担任党委“第一书记”、在行业协会商会中全面铺开行业自律工作、组织行业协会所属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百企示范、整体提升”项目等系列举措,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两个有形覆盖”向“两个有效覆盖”转变。龙岗区出台《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评价监督办法》及三个配套指引文件,编著的《社会组织党建新探——深圳市龙岗区社会组织党建新实践》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全国发行。
六、突出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社工队伍建设取得新成效。研究推动社工服务供给方式、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招投标机制、社工薪酬保障体系、社工行业综合监管机制等改革创新。深化拓展精神卫生、禁毒、医务等领域社会工作,全市共有精神卫生社工789人、禁毒社工851人、医务社工303人,执业社工人数、服务水平居国内大中城市首位;我市申报的《禁毒社会工作服务指南》,被民政部列为2019年度行业标准立项项目。积极推进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工作,全市已有8个街道社工站挂牌运行,重点助力提升基层民政服务经办能力。深入推进“双工联动”,按照每个社区由1名社工带动20名骨干志愿者的方式,协助开展民政服务对象服务管理工作。稳步实施对口帮扶湖南的“牵手计划”,帮助20家援派机构加强项目策划运营和提升服务能力等。深入打造“社会工作援疆”品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2019年3月到喀什考察时,对深圳社会工作援疆予以充分肯定。龙华区率先建立社会工作行业党群服务中心,创新探索“党建+社工”服务模式,构建以社会工作为主导的“三社联动”服务平台。
七、深入打造慈展会等行业平台和品牌项目,慈善事业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围绕“聚焦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主题,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慈展会,共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791家机构、896个扶贫项目和深度贫困地区的917种消费扶贫产品参展,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消费扶贫产品对接慈善资金近75亿元。深入探索“互联网+慈善”、慈善信托、公益创投和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现代慈善运行模式,“腾讯99公益日”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慈善”品牌项目,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创投平台。编制发布2018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其中上榜捐赠个人共978名、捐赠总额约3.6亿元,上榜捐赠企业共581家、捐赠总额为56.2亿元,上榜社会组织共451家、捐赠总额为39亿元。宝安区积极开展慈善百强企业认定、“宝安慈善之语”评选、慈善文化进校园、慈善微跑等系列特色慈善活动,形成了“全民慈善、人人公益”的良好氛围。
八、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队伍建设呈现新气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局党组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全年开展集中学习39次,树牢“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通过“井冈山洗礼、莲花山宣誓、华为总部参观”等主题党日和实地教育,举办“民政大讲堂”“党员微课堂”“红色经典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党员干部党性修养得到新锤炼;通过深入实践“一线工作法”,有效解决139个问题。深化模范机关创建活动,结合机构改革,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成立直属机关党委;实施“头雁工程”,开展集中换届,选准配强支部书记与班子;出台《关于加强深圳市民政局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深化党支部达标创优、结对共建活动,探索“党建+”及特色党支部创建,基层党建能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狠抓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进作风建设再深化行动,有效解决公文层层转发等19个突出问题;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局属事业单位开展内部巡察,干部职工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建立干部绩效考核管理系统,实施年轻干部“扬帆计划”,队伍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树立在急难险重工作中发现识别、锻炼培养、选拔使用干部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职工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科学有序推进机构改革,新设规划和政策法规处、执法监督处,政策研究、行政执法工作得到加强。
此外,深入推进全市民政服务机构安全风险评估,扎实开展消防安全标准化试点和宣教、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消防疏散逃生演练等工作。积极回应市民群众关切,婚姻登记实现全城通办,人性化、便利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民政新闻宣传连续7年获评全国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政务公开、绩效评估、建议提案办理、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扶贫、工青妇、普法等工作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