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前团圆——失联13载 他终与97岁老母亲牵手重聚
发布时间:2025-09-30 17:10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9-30 17:10
打印
13年的沉默等待,近半个月的秘密筹划,所有小心翼翼的爱都在中秋月圆前找到了归宿。
9月26日,接连数日的台风暴雨终于停歇,天空清澈如洗,阳光格外温暖。清早,深圳市救助管理站寻亲外联部的工作人员兴奋地说:“今天是个好天气,一刻也不能等了,我们这就出发!”
这一天,救助站里的一个床铺空了出来,而每个人心中却充满喜悦。一场精心准备已久的团圆戏码悄然上演。
▲送返前,受助人员与深圳救助工作人员合影、告别。
重逢之前的长廊送别
救助站生活区二楼,工作人员和另一位受助者正搀扶着化乐高(化名)缓缓走出这条他生活了13年的长廊。他身材矮小,神情木讷,黢黑的牙齿已快掉光,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
“这些年来,他几乎从不开口说话,我们很难从他那里获得任何有用的身份信息。”一位长期照料他的工作人员表示。2012年10月,化乐高被送入站时精神异常,无法正常沟通,身上没有任何身份证明。救助站为他取名“化乐高”,建立专属档案,安排其入住。
十三年的朝夕相处,工作人员待他如亲人。尽管生活上得到无微不至的照顾,但受精神疾病影响,他那瘦削的脸庞上总“嵌”着一双空洞的眼睛,仿佛一直在寻找着什么。“经过这些年的相处,我感觉他内心深处仍有记忆,他还是想回家的。”这一判断,在接下来的旅途中得到了印证。
上午9点,工作人员搀扶化乐高走进电梯,大声问道:“今天要带你回家了,你妈妈已经97岁了,想不想她?要不要回去?”
“要!”化乐高的回答斩钉截铁。那一刻,他脸上绽放出孩童般的笑容,转过头又悄悄擦拭眼角。
心境随着环境悄然变化
护理人员搀扶他下楼、合影、上车,依依不舍地叮嘱:“化乐高,我照顾你13年了,这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回去要听话,好好吃饭,别再乱跑了知道吗?”尽管救助是一份工作,但13年的相伴已让他们之间产生了难以割舍的情感。护理人员将两盒月饼、一床新棉被和生活用品塞进印有“深圳救助”的手提袋:“想我们了就看看这些。”
一场“隐瞒”了近半个月的团圆之旅终于启动,目的地是广州市增城区。
沿途近两小时车程中,化乐高身上发生了微妙变化。在服务区,他主动提出要上厕所(以往他可能因紧张而失禁);当车辆在增城下高速时,工作人员问是否认得这里,他清晰笑着回答“不认得了”;中午在增城救助站用餐后,他主动找对方站长握手致谢。驶入故乡村道,当工作人员问路时,他竟然指了一个方向说:“这里。”一路上,他变得活泼、积极了一些,与以往判若两人。
环境改变了心境,心境时刻影响着他的精神状态,这印证了工作人员先前的判断:“尽管长期受精神疾病困扰,但他内心深处始终想着回家。”
救助人员的善意“隐瞒”
此次送返行动背后,是救助工作人员大量的细致工作。他们既要确保身份信息核对无误,又要赶在国庆、中秋双节前,让母子团圆。
实际上,在2012年,化乐高刚入站时,深圳市救助管理站迅速启动快速身份查询机制和寻亲服务机制,通过工作人员多次问询,根据化乐高提供的自述信息,在各大媒体平台发布寻亲公告,借助公安人像比对技术,采集DNA进行比对…… 然而,无数次的尝试都如石沉大海,均无匹配信息。
今年8月,工作人员再次采集其DNA血样,尝试借助公安最新的DNA-Y库祖籍分析比对技术手段,帮其寻亲。通过此技术手段,获得一条疑似身份线索:疑似人员刘某某,精神病患者,户籍住址广州增城区,家中外出后失联至今,家人在其走失后曾报案寻找,并采集过其母亲和叔叔血样入DNA库中。
喜获这一消息,让所有人十分振奋。然而,从疑似亲属到确认关系的DNA核对和手续办理往往需半个月之久,为此工作人员开始与时间赛跑,同时他们决定在未复核确认前对家属全程“隐瞒”。深圳市救助站寻亲外联部部长周永红解释:“受助者母亲已有97岁高龄,我们担心若提前告知,等待期间会让老人和家人过度焦虑。我们也还担心万一确认身份后,老人得知儿子还在世的喜讯会情绪过于激动,影响健康,这类情况我们也曾遇到过。”这一做法也体现了救助部门的人文关怀。
为确保万无一失,深圳救助站联合增城救助部门和当地公安,谨慎上门采集血样、核对身份,避免过多信息透露。在获取血样后,各部门加紧复核DNA和户口信息,提前对接手续,制定周密送返计划。
直到送返的前一天,工作人员才联系亲属告知团圆计划,并引导他们如何让其母亲逐步接受这个喜讯。
13年的沉默等待,这一刻重逢
车辆缓缓驶入村庄,化乐高的妹妹早已伫立在家门口等候。当她看到失散13年的哥哥时,双眼顿时湿润泛红。化乐高与妹妹长得十分相像,对于哥哥的回来,她欣喜又感伤,她心疼地埋怨道,“这么多年你去哪里了呀!我们等得好苦,你怎么才回来呀……”
后来我们得知,他们母亲的身体状况也不太乐观,已经无法下床自理。面对突然到来的深圳救助人员,妹妹热情地搬出了家中所有椅子,泡茶招待感谢救助人员的辛苦付出,沟通一番后,妹妹拉着哥哥的手走到母亲的床前……因为母亲已经严重耳背,妹妹重复大声喊着:“这是你的儿呀,他回来了,是深圳的同志把他带回来的!”
▲失联13年,今年国庆、中秋双节到来前,他终于再次牵起97岁母亲的手。
尽管老人年事已高精神状态不佳,但她认出来了,她伸出颤抖的手紧紧握住儿子,仿佛一松手就会再次失去。
化乐高虽然说不出连贯的话语,但躲闪的眼神、眼眶中稍带愧疚的泪光,我们相信他认出了眼前的母亲。随后他轻轻点头,嘴角微微上扬,13年的分离与等待,在这一刻化为无言的凝视。亲属和救助人员也无不动容,中秋的团圆意义在这一刻变得具体而深刻。
据增城救助站工作人员介绍,化乐高走失后,高龄的老母亲和妹妹这些年来从未放弃过希望,今年,这个家庭的中秋月圆之夜,他们终于迎来了一家团聚。后续,当地民政部门将按照对应政策,对其家庭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应的救助保障。
家的呼唤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
“寻亲不是单打独斗。”这些年来,寻亲团队身穿“深圳救助”红马甲在全国近200个城市留下了他们的足迹,通过积极整合社会资源,联动“让爱回家”“宝贝回家”等公益组织,建立民政、公安、志愿者三方协作平台。市救助站通过构建“321”立体寻亲新模式,建立快速查询、长期跟踪、定期回访等寻亲机制,综合运用口音分析、地图排查、实地寻踪、信息系统、DNA信息库、人口失踪库、人像比对、社会资源网络等多种寻亲手段,达成“低滞留率、低安置率、高周转率”的寻亲工作目标,自2019年以来,助力寻亲成功并返乡1200余人,这背后是上千个家庭破镜重圆的真实写照。
车辆驶离村庄时,夕阳洒在这片土地上。救助工作人员坚定地说:“每完成一次这样的护送,我们就更加坚信,无论相隔多远,无论过去多久,家的呼唤永远是最强大的力量,这也让我们更坚定所有的付出都非常值得!”
(图/文 救助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