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质项目进社区活动启动
发布时间:2025-11-12 16:05
打印
发布时间:2025-11-12 16:05
打印
时间:2025-11-07来源:第一现场
近日,在南山区中新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里,20多位社区女性正凝神屏息,在宁雷和宁鲸蓉两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带领下,用金色细铁丝将纤薄的鱼皮“掐”成立体生动的“胖福”鱼皮浮雕画作,体验非遗作品在指尖绽放的神奇瞬间。这不仅是一堂社区手工课,更是 2025 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优质项目 “美丽工坊” 进社区的生动实践——以大赛优质项目为纽带,深入推动慈善资源下沉社区基层、走进百姓身边,精准回应民生关切。

从大赛舞台到社区角落的“美丽”延伸
培训现场,一位清秀的女孩安静地穿梭在学员们之间,她时而用手语与身旁的手语翻译快速交流,时而俯下身,用手指轻轻指点学员正在掐丝的鱼皮画边缘,眼神专注而温暖。她是“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的发起人、听障设计师宁鲸蓉。她与父亲宁雷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当天,父女两人均来到现场,作为主讲和助教向大家传授、示范鱼皮浮雕画的知识和技艺(通过手语及手语翻译表达,下同)。
学员们听得入迷,做得认真,不时举手请教,宁雷父女温柔、耐心地指导演示。随着金色铁丝与鱼皮 “福” 字的边缘一点点地弯曲、贴合、细细掐压,一幅幅充满非遗韵味的鱼皮浮雕画在她们的手中陆续成型。 在一声声的赞美和喜悦的交流中,热爱和希望正悄然生长。

学员吴女士介绍,自己是手工爱好者,此次是通过社区微信群看到活动招募报名参加的。过程中,初步了解了鱼皮浮雕画文化背景和制作,期待未来有更多学习和练习机会,也期待自己的作品能通过公益渠道售出,回馈慈善事业。“深圳是一座向上和温暖的城市,各类社区公益非常多。” 吴女士介绍,自己参加过很多公益课程,现在已经可以利用学习到的技能,做一些兼职。此外,她还加入了一些慈善交流群,经常会将一些他人需要物品捐赠到慈善商店去。“这些在家门口开展的公益活动,让我们在照顾家庭的同时,还能学技能,挣收入,甚至帮助他人,很有意义。” 吴女士笑着说。
南山区中新街社区社工主管陶振表示,引入“美丽工坊”项目,旨在通过优质的公益慈善资源,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造血式”技能赋能,不仅帮助他们提升能力、改善生活,更希望激发其内生动力,完成从“受助者”到“价值创造者”的角色转变,共建有温度、有获得感的幸福社区。

“非遗+产业”绘就女性自立画卷
“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源于一个温暖的传承故事:项目由听障设计师宁鲸蓉发起,其父亲非遗鱼皮浮雕画传承人宁雷提供技艺支持,两代人携手将古老的赫哲族鱼皮技艺转化为助力弱势女性就业的“金钥匙”。
在本月刚刚落幕的2025年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决赛路演上,“美丽工坊——残疾妇女手工艺创业就业支持计划”以其兼具非遗传承与公益造血的多重特质,从15个晋级项目中脱颖而出,凭高分获评五星优质项目。项目通过建立常态化非遗技能培训体系、与多家企业合作定向输送手工艺人才、搭建“线上电商+线下集市”销售网络等举措,构建“培育+就业+推广”三位一体闭环模式,让大家在学到、做好的同时,也能实实在在转化成看得见的收益和独立自强的底气。数据显示,项目落地三年来,订单营收超700万元,培训学员超过6000人次,已帮助1000余名残疾朋友实现灵活就业。
宁鲸蓉介绍,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不仅为团队提供了资金支持,更是自入围以来,通过专家辅导、资源链接等长期培育,为项目系统性赋能的同时,通过资源链接和搭建交流平台等,将项目接入更广阔的公益慈善生态圈。决赛路演后,更是第一时间筹备和推进优质项目进社区活动,为项目对接社区资源,推动项目深入社区肌理、走到困难群众身边,让公益造血成效在基层落地生根,切实服务民生福祉。
本次活动得到了多方代表的大力支持,深圳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林振鹏、南山区沙河街道中新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张燕、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代理秘书长项先冬、“美丽工坊”项目发起人宁鲸蓉、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春旭、深圳市大爱艺术品有限公司创始人、深圳非遗工匠、鱼皮浮雕画代表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宁雷及20多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他们的到来充分体现了政府、社会、企业与媒体等多方共建的慈善生态,通过政社企资媒协同发力,推动公益资源精准下沉社区,助力慈善项目在基层生根发芽、惠及民生。

让公益扎根社区 让慈善精准惠民
社区是慈善服务的主要阵地。深圳市民政局在《关于推动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要 “让慈善服务贴近群众生活、融入社区治理”。深圳公益慈善项目大赛秉持这一导向,在赛事期间,聚焦能否落地社区、能否长效回应民生需求等核心标准,通过分层选拔、专业赋能遴选、培育优质公益慈善项目。赛后,围绕社区嵌入与长效运营,推动项目从“赛场成果” 转化为 “社区服务常态”,构建“大赛选项目--项目落社区--活动惠民生”的完整慈善链条。在群众家门口,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帮扶上门,精准回应老小弱困等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真实需求。
今年,通过多方协调与资源链接,已有12个大赛优质项目在全市29个社区落地或开展活动。像“美丽工坊”这样的公益慈善项目,在大赛的系统化赋能下,不仅运营能力与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更成功跨越服务“最后一公里”,扎根社区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常态化公益力量。在项目下沉社区过程中,也吸引越来越多市民以志愿者、支持者等多重身份参与公益,在社区里播撒下慈善文化的种子。让像吴女士这样的参与者,从学习技能到以行动反哺公益,完成了从 “受助者” 到 “互助者” 的转变。随着越来越多社区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 “人人可慈善、处处有温暖” 也逐渐成为深圳社区的日常风景。
未来,随着大赛配套的 “优质项目进社区”“公益项目 City walk” 等系列活动持续开展,将有更多优质项目扎根基层,推动深圳慈善事业进一步与民生需求同频、与社区治理共融。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网站,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