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发布养老金融实施意见,17条举措支持深圳探索大型城市养老发展道路
发布时间:2025-05-09 11:12
打印
发布时间:2025-05-09 11:12
打印
时间:2025-05-08来源:南方Plus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金融监管局、深圳证监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关于统筹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 服务深圳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聚焦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等重点领域提出十七条具体落实举措,为打造高品质“老有颐养”深圳样板绘制了一张“路线图”。
《实施意见》通过明确关键时间节点,提出深圳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两个阶段性、具体化目标:未来3年,金融有效助力深圳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到“十五五”末,金融有力支持深圳为全国大型城市探索一条覆盖人群广泛、可持续发展的养老发展道路。
为实现上述目标,《实施意见》突出需求导向,从六方面着手明确养老金融大文章推进的“路线图”:聚焦不同阶段、不同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聚焦养老财富储备和保值增值,提供更为丰富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聚焦提升银发经济供给品质,发展更高水平的养老产业金融;聚焦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度和安全感,提供更加优质的养老金融服务;聚焦打造养老金融区域特色,探索更加多元的金融支持路径;聚焦强化工作联动落实机制,构建深圳养老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实施意见》结合深圳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总体年轻、家庭小型化特征突出、备老服务市场需求巨大的区域特点,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人口全生命周期入手,提出了深圳落实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区域特色化举措。
一、支持备老群体做好养老金融规划和财富管理
深圳作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32.5岁的“青年之城”,如何提供更加契合备老人群需求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是深圳做好养老金融的“必答题”。《实施意见》明确引导金融机构加强科学备老的金融服务布局,结合备老群体不同收入水平、理财习惯、风险承受能力,为备老人群提供专业化养老咨询和规划服务。针对在深子女赡养异地父母的需求,鼓励金融机构开发代际养老等专属保险产品,保障异地老年人群的医养康养、长期护理。
二、结合深圳金融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老保险体系三大支柱
深圳作为首批个人养老金试点城市,自2022年试点启动以来,个人养老金开户数量超400万户。结合试点开展以来经验,《实施意见》促进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高效衔接。发挥深圳金融市场活力强劲,多层次、多元化金融产品体系供给丰富的优势,支持金融机构进一步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差异化供给,推出更多兼具稳健性、普适性的储蓄、理财、基金、信托、保险等多元化金融产品,满足预防性、长期性和个性化养老需求。
三、加大对深圳特色经营主体和产业集群的信贷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发动民间资金参与养老产业建设,形成“政府引导、银行支持、社会参与”的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实施意见》提出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对于公建民营、公办民营和民办民营养老机构,探索收益权质押等权益融资模式。针对深圳重点发展的医疗保健、老年旅游、抗衰老、智慧养老等前景好、需求大、有潜力的产业领域,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全生命周期“共同成长式”金融服务,加强与养老产业园区密切合作,参与养老产业品牌化、集团化、专业化建设,助力形成“深耕康养”产业集群。
四、支持深圳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养老金融发展路径
结合深圳加快建设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定位,《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养老金融+科技金融”模式,加强对AI智慧养老产业、智能助老设备等养老技术产业领域支持力度。探索“养老金融+普惠金融”模式,加大对普惠养老服务机构以及养老配套服务的融资支持,降低融资成本。探索“养老金融+跨境金融”模式,在深化粤港澳养老服务合作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湾区养老金融跨境支付体系。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对接纳入“港澳药械通”、香港“长者医疗券”范围的医疗机构,提供支付结算、账户管理、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等“银医联动”金融服务。探索“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模式,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优化老龄人群金融服务,提升养老金融服务的便利度和安全性。探索“养老金融+绿色金融”模式,发挥养老资金投资长周期性的特征,将养老金融与期限较长的绿色金融项目匹配对接,提升养老投资收益的稳定性。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等金融管理部门指导金融机构未雨绸缪,在深圳这座“青年之城”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数智化”“个性化”“适老化”的“全龄友好”型养老金融实践。
在加快数字服务适老化改造方面,指导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推出“智慧养老颐年卡”“微信亲属卡”“银龄守护卡”等适老化创新产品,提升老年人群享受数字金融服务便利度。例如,财付通60岁以上老年人支付账户数量约2.50亿户,超300万老年商家(年龄大于60周岁)使用微信支付收款。
在支持养老产业发展方面,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打造契合养老服务提供主体需求的信贷产品。针对养老服务机构日常经营和养老项目的资金需求,交通银行深圳分行推出“惠老助力贷”等,已累计为多家养老机构累计发放普惠贷款1300万元,为医养、康养、护理、助餐等为老服务机构经营活动提供流动资金。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