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养老,家门口的爱与关怀

发布时间:2025-04-01 16:33

信息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字体大小:

发布时间:2025-04-01 16:33

信息来源:深圳市民政局
【字体大小:

  时间:2025-04-01来源:晶报

图片1.png

  国画班上,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互动。

图片2.png

  蛇口街道长者服务中心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养老服务。

  59岁的刘建中(化名)重新当起了学生。

  声乐、摄影、书法……种类繁多的课程让刘建中挑花了眼。最终,他成功报名了书法课和国画课。每周三、周四一早送完孙子去幼儿园,九点半他会准时来到蛇口街道海岸社区长青老龄大学的书法和国画教室。跟他一起上课的还有另外二十多名老年人,他们年纪最大的已经69岁了。

  活到老,学到老。刘建中觉得,这把年纪还能“上学”很有意思。上学之余,他还喜欢到离家不远的蛇口文体公园去游泳,参加海岸社区长者服务站的各类公益活动。上课、运动、生活,刘建中的退休生活虽然忙碌充实,但是他的活动半径并未离开过小区一公里。在刘建中看来,这是深圳“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带给他幸福养老生活的真实写照。

  闪闪发亮的退休生活

  峰景社区老年人协会舞蹈队的长者们刚表演完最后一个舞蹈动作,现场就响起热烈的掌声。那是在深圳市养老护理院举办的“AI科技助老志愿活动”现场,五十多名年长者一共表演了5个项目,有歌唱、有舞蹈、有演奏。

  69岁的圣阿姨就是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为了这次演出,她和团队的姐妹们一个多月前就已经开始排练准备。“我们都住在附近,在同一个社区里,平时一有空就会大家组织起来排练。”从小学习舞蹈的圣阿姨既有舞蹈功底,也热爱跳舞,自从孙子上幼儿园之后,她马上就参加了社区这个专门为长者组织的舞蹈队。

  “在舞台上表演一方面能让我们感受到受关注和重视,更重要的是跳舞演出让退休生活变得有目标,在舞台上我们活力四射,展示自己美的一面,有一种充实感,并不会觉得人老了就没用了。”圣阿姨说,接下来他们还要继续参加更多活动,畅享更精彩的老年生活。

  与圣阿姨不同,91岁高龄的卢奶奶日常的活动范围更多是在小区内,但这也并不影响她享受各种丰富的老年活动。吹葫芦丝、写书法、做手工、唱歌……卢奶奶在小区里面就可以度过饱满充实的每一天。

  蛇口街道深圳湾社区海怡湾畔小区内设有长者服务点,走进服务点内的活动室,满墙都贴着小区长者们创作的书法、绘画作品,还有各种音乐会、生日会上长者们幸福笑容的照片。“这里就像是我的第二个家,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都想尽法子给我们安排各种有意思的活动。”卢奶奶说,每周四上午她会到服务点做理疗,午后小憩醒来后,会再来到服务点找老朋友们聊天玩耍。在街道社区的组织安排下,居家养老的卢奶奶从来不觉得退休之后一个人在家会无聊空虚。

  对阮湘雄来说,服务好卢奶奶这些小区里的“老朋友”是他继续发光发热的一种方式。人称阮叔的他,既是小区党支部书记,也是一名68岁的退休老人。虽然已经退休,但是阮叔并未让自己闲下来。“像我们这样的活力老人,还有余力就可以当志愿者,服务身边更多的人,这也是我们对这个社会的反哺。”

  来深40年的他,可以说是一路见证着深圳养老事业的进步发展。阮叔告诉记者,如今长者们不出小区,就可以上午做理疗,中午领营养午餐,下午参加文娱活动,晚上与家人团聚。“幸福的养老生活就在家里、就在小区里,在这样温暖的小区,我们都觉得非常幸福。”母亲、儿子、孙子四代同堂的阮叔如是说。

  体贴关怀送上门

  小区长者服务点偶尔也会有坐着轮椅来做理疗的长者。82岁的马奶奶做完理疗,志愿者们正准备用轮椅送她回家。马奶奶虽然行动不便,但是每周都会到理疗室做一次理疗,每次出来志愿者们也会用轮椅推着她在小区里遛遛弯。

  因为独自一人寡居在家,街道和社区总是格外关注照料马奶奶的生活起居。“即使仪器设备无法移动,大家还是会想尽办法让行动不便的长者们也享受到小区长者服务点对他们的温暖和关怀。”小区长者服务点里的工作人员说,小区老年人居多,其中高龄独居、空巢、孤寡老人有约20人。很多像马奶奶这样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服务点每个月都会安排专人上门探访慰问,有任何面向长者的福利活动也会上门向长者们讲解介绍。

  就像是剪头发这样的小事,对于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也是件难事,街道和社区不定时组织义工上门为他们提供剪发服务。此外,还有过节探访慰问、房屋清洁、陪伴聊天这样的服务,都是为了让高龄独居长者感受到更多来自街道和社区的温暖和关爱。

  马奶奶还记得,有一次她家保姆因为急事请假回家,多亏有了小区长者服务点工作人员、像阮叔这样的志愿者、小区楼栋长和物业管家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问候、贴心服务,“当时连续一个多星期,他们都会把做好的午餐、晚餐准备好,帮我送上门。正因为长期密切的往来服务,大家也累积下了如亲人般深厚的感情。”马奶奶说。

  助餐服务便捷安心

  为长者提供健康营养便捷的助餐服务体系,是深圳为老年人构建“十五分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一环。依托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社区长者服务站和小区长者服务点,当前深圳积极建设长者饭堂和长者助餐点,还联合餐饮企业设立长者餐桌,除此之外更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解决少数老年群体吃饭难题的“最后一米”。

  “只要提前报名,工作人员就会备好餐食送到小区的长者服务点,对行动不便的长者我们还会为他们送餐上门。”上午11点左右,蛇口街道深圳湾社区海怡湾畔小区长者服务点工作人员就开始陆续为小区订餐的长者们派发餐食,从中央厨房做好到送到长者手中用时不到三十分钟,拿到手时正是这份热乎乎的三菜一汤的最佳享用时间。

  蒸水蛋、土豆焖牛腩和清炒白菜,还有一碗蛋花汤,拿到午饭的钟叔叔向记者展示了他的三菜一汤。“都是低糖、少盐,容易消化的饭菜,而且菜品一个月都不重样。”钟叔叔说,他和老伴中午就两人在家,不想专门做饭的他们,每次都会提前在小区群里看每周助餐的菜单,遇到喜欢的菜品,直接群里一键留言,工作人员就会给他们准备好,方便快捷又营养实惠。

  据了解,依托长者饭堂和助餐点,深圳面向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政府对符合条件的助餐服务对象予以资金扶持。对深圳户籍年龄在60周岁以上特困人员、低保对象及低保边缘人员、“三属五老”、经卫健部门认定的计划生育家庭中失去独生子女或者独生子女三级以上残疾的老年人、深圳户籍百岁老人等重点保障对象,每餐补贴上限为15元;对深圳户籍年龄在70至99岁的老年人,每餐补贴上限为5元。

  “60周岁及以上长者,只需25元就能在我们饭堂享用自助餐,6至8道菜品荤素搭配随意挑选,还有粗粮米面和老火汤。”上午11点,福田区莲花街道长者服务中心的华龄长者饭堂已经坐满了前来就餐的长者,华龄老年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饭堂为长者们提供堂食和助餐配送服务,覆盖莲花街道12个社区,基本实现社区独居、空巢老人100%覆盖。

  长期以来,深圳都致力于增强老年助餐服务的普惠性和可持续性,依托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设立长者饭堂和长者助餐点,给予特定困难老年群体一定的补贴,同时,也向助餐运营机构发放补贴,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共建老年友好型城市。

  专业服务近在眼前

  据工作人员介绍,蛇口街道长者服务中心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筹开准备。届时,服务中心将提供长者日间照料服务、中医康复理疗、专业助浴服务等等,还有下棋、画画等等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一楼也将开设社区食堂,能满足长者和其他社区居民的就餐需求。

  中心为辖区长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通过各种智能监控设备,中心能实时检测老年人的各种活动数据,如跌倒检测报警,安装在各个角落的摄像通过抓取老年人的运动数据,当发现异常状态,会及时报警并通知护理人员。此外,中心也配备有康复理疗师等,为有需要的长者提供专业看护保障。

  来到香蜜湖街道长者服务中心,记者发现,这里分别设有多功能生活区和长者居住区,生活区内设有共享客厅、康复训练区(器材)、心理咨询室(功能)、助浴间、服务站、医疗诊室、茶水间及长者食堂等服务设施。作为集长期照护托养、日间照料、助餐配餐、居家养老、医养结合等功能于一体的养老服务机构,这里为长者们提供起居照料、协助穿衣、房间清洁消毒、衣物清洗、协助用餐、协助洗澡、协助如厕等细致入微的服务。

  “每天到这里和老朋友们下下棋,中午一起吃饭,午间休息一会儿,下午还能参加各种书法兴趣班。”因为腿脚行动不便,退休之后的彭奶奶选择几乎每天都在长者服务中心内度过,“离家就几百米的距离,想回家的时候就叫子女接回家,不想回家的时候就住在这里,有专业的陪护人员,又有丰富的娱乐活动。”养老生活过得充实快乐的她对这种社区养老模式赞不绝口。

  据悉,截至2024年12月底,深圳全市建成街道长者服务中心68家,街道覆盖率从2021年的35%提高到85%;社区长者服务站(含日间照料中心)287家,老龄化社区覆盖率从2021年25%提高到80%;长者饭堂及助餐点266家,养老服务驿站2099个。“区-街-社-家”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家门口”养老更加便利。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