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黄哲
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深化改革创新。李强总理提出,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做民政工作。深圳是一座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的城市。深圳市民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争做民政领域改革创新的先行者,以改革之力促发展,以创新之力惠民生,努力在推进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列、勇当尖兵。
一、深刻理解把握深化改革对深圳民政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服务保障体系、监督管理体系、社会参与体系”,这为我们指明了民政工作改革发展的目标方向。回顾过去,深圳有不少改革创新举措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近年来,民政部、广东省民政厅分别制定14项和19项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具体举措。我们创设并成功举办了10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民生微实事项目、社工义工“双工联动”等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在第十五次全国民政会议上,福田区民政局被评为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宝安区福利中心钟永萍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取得,为深化改革创新,推动深圳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当前,群众对民政服务的需求日趋多元,我们必须适应新变化,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创新,让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一方面,要正确处理好“尽力”和“量力”的辩证关系,确保民生保障可持续;另一方面,要运用好“着力”和“用力”的方法论,从群众的急难愁盼中找准切入点,精准发力、协同发力,推动民政工作从主要依靠政府资源,向以政府为主导,积极发挥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作用转变。
二、主动融入大局,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
民政工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我们将以既看得见又看不得百姓疾苦的责任感、使命感,切实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筑牢兜底保障网。聚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的目标,不断完善兜底保障政策体系,健全关爱服务机制,打造一批具有辨识度的服务项目,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近年来,我们先后制定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临时救助办法等政策文件,将支出型困难家庭纳入救助兜底保障范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特困人员基本生活供养金标准、低保边缘家庭认定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1483元、2373元、2225元。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建设者重大疾病关爱基金”、“雏鹰展翅计划”等项目,累计资助困难群众2.55万余人次,资助资金超过3.91亿元。下一步,我们将强化科技赋能,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救助等领域。打通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平台、综合救助平台、智慧慈善平台,完善救助需求与慈善资源精准对接机制,建立“一户(人)一条救助链”和“一张关爱清单”,实现“物质+服务”和“政府救助+慈善帮扶”多维救助。
积极推进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推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这就要求我们加快推动养老事业与养老产业协同发展。一方面,持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坚持保障基本和普惠养老双向并举,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双轮驱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出台未来10年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预留不少于1.9平方公里养老用地,保障发展空间。加快出台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始终把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重点放在居家社区上,盘活社区闲置资源,将各类养老服务阵地打造成满足日托、康养等需求的“综合体”,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另一方面,聚力推动银发经济全链条发展。充分发挥深圳在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以推进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发展为抓手,培育壮大现代化老龄产业体系。打造深圳国际智慧养老产业博览会“金招牌”,助力深圳以展促产,以展兴业,集聚养老产业优势资源,辐射大湾区、影响全国、走向国际。
发挥社会组织服务经济独特作用,更好服务高质量发展。社会组织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以激发社会组织效能为目标,靶向发力,探索社会组织发展新路径。一是打好“组合拳”。目前,深圳市社会组织共有10507家,其中行业协会商会1205家。围绕全市“20+8”(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8个未来产业)产业集群发展布局,会同产业主管部门加快构建“一集群一协会”体系。探索构建行业协会服务高质量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反映行业协会贡献值的评价指标,完善评估机制,激发内生动力。二是下好“先手棋”。持续推动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在深圳发展。在民政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推动登记成立了6家国际性产业和标准组织,其中5家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成立服务专班,联合公安、财政、税务等部门开展“国际组织服务日”活动,提供财税业务、国际组织交流合作等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促进合规运营,助力标准制定与推广应用。截至2024年底,6家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累计发布标准135项,发表白皮书32份,完成测试认证产品273款,发展会员1951家。下一步,我们将全力为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发展提供服务保障,助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国际组织集聚区作用发挥,提升深圳产业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三、狠抓落实形成合力,不断强化深化改革的组织保障
民政领域改革涉及人群多、覆盖领域宽、牵动利益广,必须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对标对表谋划,推动改革走深、走实。
坚持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政工作是为党争取民心、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深刻把握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到民政工作全领域全过程,加强思想引领,用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通过具体细微的服务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让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成为凝聚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
推动全市各区开展“一区一改革”。近年来,深圳各区民政部门实施“一区一改革”,针对实践中的堵点卡点,立足“小快灵”,着眼“小切口”,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如福田区“M餐”公益行动入选广东省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案例、盐田区“婚俗改革实验”入选广东省婚俗改革实验区等。2024年,在民政部的支持下,南山区养老服务体系创新项目、宝安区困境儿童救助保护项目被纳入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试点项目。未来。要以编制深圳市民政事业“十五五”规划为契机,紧扣制度建设这条主线,既科学谋划“四梁八柱”,又要把项目、平台、资金落细落实。同时,积极争取更多国家、省级示范点,为“一区一改革”树立新标杆。
制订改革创新清单一张蓝图绘到底。召开全面深化民政领域改革工作会议,出台《深圳民政工作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从构建“老有颐养”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构建现代慈善体系等8方面入手,确定119个项目,明确具体任务、时间节点、责任人员。凡事必作于细,我们将坚持目标导向,抓好各项措施落实,逐一打通难点痛点堵点,着力办好一批暖心实事,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