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有关方面大力支持下,我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全面完成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有关民政工作重点任务和市政府民生实事涉及民政事项,圆满承办2017亚太国际社工会议,顺利完成基层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等,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突破、民政事业实现新发展。我市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有关经验,被国家发改委选为经典案例向全国推介;我市在2017年度全省民政重点工作评估中被评为优秀等级;在第五届“南都街坊口碑榜”评选中,民政部门的“民生微实事,解决百姓小事急事难事”项目荣获最高奖项——“市民致敬”大奖。
一、健全完善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民生兜底保障实现新拓展。再次提高低保标准,提升至每人每月900元,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完善“救急难”政策,出台我市临时救助、特困人员供养等两个文件。建立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联席会议制度,完善由民政部门牵头、各区和各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救助政策综合协调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机制,成立市减灾委员会,巨灾保险新增住房损失补偿,“天鸽”强台风、低温寒潮等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高效有序。
二、扎实做好“练溪事件”相关整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和孤残儿童福利工作持续加强。“韶关市练溪托养中心受助人员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后,坚决贯彻中央、省、市领导有关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及时将全市所有异地托养人员接回深圳妥善安置,并积极做好科技寻亲、护送返乡等工作,加快推动相关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尤其是,“练溪事件”发生前,我局发现化州、练溪等地托养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后,以强烈的责任担当,克服各种困难,主动撤回两地托养人员,相关做法受到省委、民政部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强力推进服务设施规划建设,长期困扰民政事业发展的最大短板取得重大突破。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制定出台《“9+3”重大民政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市社会救助安置院、市社会福利院、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等12个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工作加以推进。
四、同步推进软件硬件两大建设,养老服务发展提速提质。加强政策创制,出台养老机构服务收费、公办养老机构入住评估轮候等多个规范性文件,调整修订社区养老设施配建和移交标准,从300平方米大幅提升至750平方米。深入实施“养老重大民生工程”,市社会福利中心新址(一期)投入使用,市养老护理院竣工建成,全年新增养老床位1000张。加快推进医养融合发展,超过60%的养老机构和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实现医养结合。强化人才队伍和服务质量建设,积极推动筹办深圳健康养老学院,与日本微风株式会社、德国蕾娜范集团等国际知名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展提升老年人福利保障,“银龄安康”保险项目覆盖率超过70%。
五、深入推进慈善事业创新发展,福彩发行销售取得历史性突破。市慈善会转型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选举产生新一届理事会,基金会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初步形成。“互联网+慈善”、“金融+慈善”、慈善信托、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现代慈善模式加快发展。依法查处“同一天生日的你”等网络慈善募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整顿规范行业秩序。福彩销售额从25亿元大幅提升至39亿元,同比增长51.7%,销售量和增长率都创出历史新高。
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社会组织发展质量和党建工作实现双提升。严把入口关,直接登记范围从八类适当缩减为六类。建立完善行政约谈、年度工作报告等管理机制,开展重点领域行业协会自律试点。随机抽查和专项执法持续加强,全年抽查市级社会组织154家,立案查处72家,其中限期停止活动10家、撤销登记42家。探索开展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会组织党组织联学联建,党的组织、党的工作“两个覆盖”有了新的提升。
七、重点抓好社区“两委”换届和“民生微实事”两项工作,基层社区治理呈现新局面。会同市委组织部,圆满完成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整体结果呈现“一肩挑”比例高、试点比例高、学历层次高、妇女干部比例高、居委会参选率高、年龄构成低等“五高一低”特点;出台加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等文件,初步形成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多元主体有序发挥作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深入实施“民生微实事”1.2万件,精准、及时解决一大批居民关心关注的小事、急事、难事的同时,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的热情得到了有效激发,民政部门“民生微实事,解决百姓小事急事难事”项目荣获第五届“南都街坊口碑榜”的“市民致敬”大奖。
八、以承办亚太国际社工会议为契机,社会工作加快发展。深圳代表中国首次承办的第24届(2017)亚太国际社工会议圆满成功,充分展示了深圳的软实力、影响力,受到民政部主要领导、市主要领导和国内外与会人员的充分肯定。深化拓展精神卫生、涉罪未成年人帮教等领域服务,与检察机关联合推进涉罪未成年人帮教工作,精神卫生社工配置覆盖所有街道。深入推进社会工作援疆,积极落实民政部“牵手计划”,帮助喀什、长沙等4个地区社会工作发展。全市持证社工发展至近12000人,从业社工达7800余人。
九、扎实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复退军人帮扶取得积极成效。出台我市建立和完善复退军人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扎实做好涉军群体困难帮扶、教育疏导等工作。深入推进社会化拥军,29名先进个人获评第一届深圳市双拥年度人物。加强军供保障能力建设,深圳军供站被民政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评定为“全国重点军供站”。优待抚恤、烈士褒扬、军休服务等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深化拓展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服务的便利化人性化水平有了新提升。全面推广婚姻登记微信预约、等候提醒等便利化、人性化、智能化服务。殡葬基本服务免费项目增至8项,免费总额提升至2030元,深圳获选全国殡葬改革试点城市。加强区划管理,组织开展龙华、坪山等两个新设行政区勘界、立桩等工作,平安边界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十一、着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民政综合能力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新加强。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创新形式、层层发动、深入学习,研究编制《深圳民政事业发展中长期战略规划(2018—2035)》,全力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认真配合市委巡察组巡察我局党委有关工作,对照巡察反馈的55个具体问题,制定70条整改措施狠抓整改,对违规问题较多的单位和个人坚持从严从快、依法依规追责执纪,制定修订91项规章制度,新出台防止利益冲突、福彩公益金绩效评价等15项管理制度,以此为契机解决了一批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全局系统全面从严治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扎实推进全局系统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机关干部工作月考评、谈话提醒、问责追责等机制,组织实施年轻干部“扬帆计划”和党员干部红色教育培育计划,举办全市民政领域先模人物事迹报告会。集中开展民政服务机构普查,全面摸清底数、建立规范台账,探索开展民政服务消防安全标准化建设试点,安全监管的基础和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此外,民政新闻宣传、绩效评估、建议提案办理、政策法规、财务管理、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扶贫、工青妇等工作得到新的加强,我局获评全国民政工作宣传先进单位,被市政协评为提案办理优秀单位,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民政统计工作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