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策前沿

长者饭堂:如何从“管饱”到“养老” 珠海今年拟增18处试点,探索拓展社区养老多元化服务

发布时间:2019-06-27 09:18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来源:南方日报

  日前,珠海狮山街道幸福社区长者饭堂正式启用,成为珠海今年第三处建成运营的长者饭堂。

  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数据显示,至2017年末,珠海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8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32%。到2020年,这个数字预计增加到20万人。

  随着养老需求不断升级,社区养老探索不断展开。长者饭堂的出现恰逢其时。

  小小一餐饭,既填了胃,又暖了心,更让长者走出家门,乐享社区养老氛围。事实上,珠海对长者饭堂的探索2010年就已展开,但由于政府配套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该项社区养老服务始终未全面铺开。

  今年初,珠海将“建设长者饭堂”列入全市十件民生实事,计划新建18处社区居家养老配餐试点,预计日均服务900位老人。

  陆续开启的长者饭堂,能否实现可持续运营?从长者饭堂出发,珠海如何破解社区多元化养老服务瓶颈,为社区养老服务带来新的探索和经验?

  探营

  三菜一汤老人自付7.5元

  中午11时30分,狮山街道的老人们陆续走进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新启动的长者饭堂就在这里。“嘀”卡完毕,老人们秩序井然地排队领餐。热气腾腾的叉烧炒蛋、土豆丝炒肉、清炒菜心,配一碗虫草花鸡汤,就着绵软的米饭,一个个吃得津津有味。

  这顿丰盛的午餐,标准价为15元,其中老人自付7.5元,狮山街道补贴4.5元,企业爱心让利3元。对此,老人们赞不绝口。

  “孩子上班,我一个人在家,买菜做饭很麻烦。之前午餐都在大排档解决,不卫生但也没办法。现在这里的饭菜品种丰富味道好,价格划算,咸淡合适,比家里都做得细心哩。”80岁的煎美慈告诉记者,从饭堂开门第一天,她就拉着邻居黄文缓来了,与社区伙伴们围坐一桌,边吃边聊,不亦乐乎。

  一名社工告诉记者,社区很多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工作,无暇照管长辈,“老人有了照料,年轻人也能轻装上阵安心打拼,没有后顾之忧。”

  事实上,“政府管饭”,既是发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优良传统,也是基于当下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珠海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提供的数据显示,至2017年末,珠海市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15.83万人,占户籍人口总数的13.32%,预计到2020年将增加到20万人。

  尽管养老服务涵盖多个领域,但在实际的体验中,助餐配餐是老年人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

  “政府管饭,我们每个老人都好开心!”走访中,热气腾腾的饭菜、干净整洁的就餐环境,赢得老人们一致好评。但另一方面,也有老人吐露担忧:每天吃到嘴里的食物是否安全卫生?未来餐食会不会涨价?长者饭堂能开多久,会不会虎头蛇尾?

  珠海市民政部门表示,长者饭堂的助餐供应机构和运营机构均已获有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资质认可,按照政府采购程序公开选择,并由多部门联合监管其开设运营,确保落实食品安全各项要求。

  针对老人吃饭的刚需,去年起,珠海多个长者饭堂陆续开启,到如今投入运营的已有13处,其中香洲区3处,金湾区9处,横琴新区1处。

  痛点

  探索近十年仍未真正铺开

  长者饭堂已不是一个新词。因助餐配餐服务位居老年人需求首位,近年来,浙江、广东、湖北等地纷纷尝试,长者饭堂更被视作推进居家养老改革转型的重要契机。

  这其中,珠海的起步不算晚。早在2010年5月,珠海就以国艳护老院、朝晖护老院和博爱老年公寓为试点,分别成立日托中心服务70岁以上老人,配餐服务是其中一部分。单就膳食这块,康宁社区的“爱心饭堂”、海霞社区的“邻家乐膳”项目颇受好评。

  “但遗憾的是,这些项目只在部分街道、社区零星开展,覆盖面有限,受惠人群比较狭窄,可以说探索近十年仍未在全市真正铺开。”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2016年印发的《珠海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推进“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医、助急”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化发展、集约化运作。

  在长期指导珠海社区养老服务实践的珠海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熊俊超看来,缺乏专项资金支持,缺公共服务场地和养老设施,使得规划容易流于形式。珠海市香洲区民政局副局长赵为敏也认为,政府配套不完善、财政投入不足,是制约社区养老服务落地的重要原因。

  广州经验提供了新思路。去年5月,省民政厅发文推广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经验做法,要求珠三角地区以市为单位统筹规划助餐配餐设施布局,每个街道(乡镇)至少建立一个长者饭堂。

  不久后,珠海市民政局便联合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财政局印发《珠海市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工作方案》,将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3个行政区纳入试点推广范围,以10处条件较成熟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为依托,试点开展社区配餐服务。

  今年以来,珠海又相继出台《2019年市十件民生实事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试点项目工作方案》《珠海市开展社区居家养老配餐服务指引》,对试点范围、任务、进度及市级资金保障做出界定,并进一步规范助餐机构的准入条件、助餐方式和助餐流程。

  借助他山之石,珠海得以少走弯路,后发优势逐渐显现。如今,珠海十余个长者饭堂已陆续启用,一到午间便门庭若市。

  然而,一年新增18个试点、日均服务900位老人的服务容量,与日益庞大的老龄人口相比,仍是杯水车薪。“相比广州等城市而言,目前珠海的基础仍十分薄弱,市场规模小,服务主体运营能力也有限。长者饭堂要实行规模化经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赵为敏坦言。

  难点

  市级层面亟待明确补贴标准

  “夏天把饭菜送过来还行,冬天很快就会放凉,要是这里有厨房,现炒现吃就好了。”煎美慈老人边吃边对记者说。

  这也是广州雍美养老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琛正头疼的问题。雍美公司承接了珠海狮山街道幸福社区和吉大街道石花社区两个长者饭堂的配餐送餐服务,但随着需求量日增,原有的厨房供应已逐渐跟不上需求。

  这让刘琛有些为难。“要发展就得扩大规模,但目前珠海的补贴政策尚未出台,没有统一的补贴标准,有些是街道补贴,有些靠供餐企业让利在运营,这样很难调动企业扩大供餐的积极性。”

  对此,珠海市民政局福利科科长冯鹏回应,根据试点方案,由市财政局对各区支出的就餐补贴给予50%补助,对各区支出的试点建设经费给予不高于10万元补助,至于各区如何补贴则由其自行决定。

  长者饭堂叫好叫座,资金却是一大难题。不止在珠海,全国各地近年来开办的长者饭堂,都面临成本增加、经营亏损,难以长期维系的生存问题。涨价随之而来,但涨价一旦超出老人们的承受能力,长者饭堂同样无以为继。

  不靠涨价,如何解决“持续难”的问题?

  “当务之急是尽快出台市级指导性意见,完善相关政策,明确补贴标准。”熊俊超认为,针对老年人的助餐补贴方案和针对运营方的运营补贴方案明晰了,才能给相关方服下“定心丸”。

  媒体评论员朱悦进则认为,长者饭堂要走远,良性机制是关键,必须跳出以往要么纯粹靠行政,要么纯粹商业化的窠臼。“尽管长者饭堂是一项公共福利,但完全靠政府投入并不现实。”

  在康宁社区党委书记林进醒看来,长者饭堂应引入多方资源参与,政府、市场、个人、社会缺一不可。

  “要发展普惠养老,政府就得加大常态化资金投入,而不是申请了才有、不申请就没有。”同时,林进醒也指出,“财政不可能大包大揽,市场化是必须的。引入专业机构进驻运营,整合社区养老、医疗、社工、义工等资源,共同为老人服务;老人自己也要转变观念,该负担的就负担。”。

  存量资源同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刘琛建议,可依托社区现有的养老机构,如公立、私立养老院的现成厨房,为社区长者配餐送餐。也有业内人士提到,现今许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内部食堂,这些食堂场地、设备等并未满负荷运行,只需添加少量的人力、设施即可为长者供餐。

  “当然,如何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调动这些单位的积极性是关键。除了适当的财政扶持外,可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或水电费优惠。”上述人士认为。

  方向

  转型社区多元化养老服务平台

  走访中记者发现,珠海不少长者饭堂扎根于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除了餐厅,还配套有心理诊疗室、阅览室、午休室等多个功能区,供老人们日间休憩娱乐,享受公共氛围。

  “有了长者饭堂,那些原本‘隐蔽’的老人愿意走出家门与人交流了,也为拓展其他服务提供了可能。”熊俊超认为,对许多空巢老人来说,长者饭堂的存在不只是饱腹,同时又能满足他们的社会交往需求,可以说正中痛点。

  供餐助餐,仅仅是长者饭堂的第一步。珠海最新试点方案中提到,有条件的长者饭堂将以配餐服务为支撑,融入医疗康复、家庭照料等服务内涵,将长者饭堂打造成为拓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的重要平台,解决老年人午餐用餐难问题的同时,满足居家老年人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

  “长者饭堂发展前景可观,但能否成功转型为社区多元化养老服务平台,才是破局的关键。”对此,业界早有共识。

  熊俊超认为,首先要尽可能拓展服务内涵,为老人提供多层次、多渠道的养老服务。相关调研显示,珠海老龄人口最关注的需求,位列前三的分别是饮食、健康和照料。“围绕这些需求,可延伸出‘一条龙’式的养老基础服务,甚至个性化定制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试点探索过程中,要倡导社区因地制宜探索发展模式,不能一刀切。”珠海市香洲区福安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总干事卓志坤说。

  建平台的同时,如何引导老人享受多元化服务?卓志坤认为,仍然要回到长者饭堂这个突破口。

  深圳市福田区正是由“一餐饭”逐步打开社区养老局面。“一方面,借上门配餐的契机,向老人宣传陪医、助洁、助浴等其他服务,鼓励老人尝试;另一方面,邀请医生每周固定时间来到助餐点,为老人做健康管理。”卓志坤说。

  诚然,从长者饭堂到社区养老综合体,珠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珠海市民政部门表示,接下来,珠海将充分总结试点经验,复制推广配餐服务,充分发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依托作用,争取早日实现配餐服务与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等居家与社区养老服务叠加融合。

  ■他山之石

  广州:制度财政支持养老“大配餐”服务

  2016年,广州率先打造长者饭堂,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1018个长者饭堂,受惠老人超过150万人,城乡社区覆盖率达到100%。

  为确保长者饭堂落地,广州将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纳入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分管市领导每两个月主持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会,通报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情况和部署工作。同时,建立统计通报和督办制度,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街(镇)工作绩效考核。

  制度设计上,为解决“持续难”的问题,广州相继出台《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的实施意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创新试点方案》《支持社会力量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试行办法》等10余份政策文件,引导多方支撑、多元参与养老“大配餐”服务,“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仅试点第一年,广州市本级财政和福彩公益金就投入3.88亿元支持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还明确由各区财政资助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运营经费每年100万-200万元;街(镇)居家养老综合服务平台每年不少于60万元;社区老年人活动站点、农村五保互助安居点每年3万-5万元。落实市、区两级50%以上的福彩公益金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其中支持民办养老服务发展的资金不得低于30%。

  北京:探索共有产权养老社区

  到今年6月,北京市首个共有产权养老社区乐成恭和家园已经运营了一年半。在恭和家园的设计中,老人购买并入住此处房产后,由社区提供医养结合的“一站式”养老服务。为避免购房者中混入投机者,售房伊始开发商便限定,住户必须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

  据介绍,目前园区已入住150多位老人,最大年龄97岁,最小年龄60岁。房屋均价在每平方米5万元左右,比周边商品房市场价要低一些。入住后,恭和家园的老人在自己家即可享受社区养老服务,解决医疗、护理、餐饮、娱乐等养老问题。

  医疗服务方面,恭和家园社区设置了3000㎡医疗卫生服务站、医疗护理中心,为长者提供健康管理、基本诊疗、家庭医生、康复护理、用药管理、双向转诊,24小时值班医务服务。周边亦不乏三甲医院、社区卫生站等医疗资源。

  配餐助餐方面,据介绍,恭和家园的营养餐厅聘请营养师为老人们准备低盐和营养搭配均衡的三餐。每日有4种热菜、2种时蔬、1例汤以及时令水果可供选择,解决老人在家养老营养不均衡的问题。

  此外,园区内还有运动及娱乐休闲设施,社区也每周安排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提升长者晚年生活的品质。

  ■记者手记

  长者饭堂,食品安全要“管”出来

  走访中,不少前来就餐的老人提到,长者饭堂的饭菜可以不合口味,但绝不能不安全。食品安全犹如一把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提醒着人们一刻也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信任建立很难,崩塌却很容易。

  正因如此,面对这项养老服务的刚需,相关方也如履薄冰,生怕好心办了坏事。

  毋庸置疑的是,长者饭堂投入使用前,政府必然会对助餐供应机构和运营机构作严格的资质审核,但运营过程中对餐饮供应链的常态化监管,对膳食安全质量的不定期抽样检测,更是坚实筑牢食品安全防线的关键。

  大事必作于细。参照各地经验,首先,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建立巡查、通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和督导,尤其是对承办机构和助餐配餐点明察暗访,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其次要倡导行业自律。在配送公司和中央厨房设置老年人助餐专区,统一长者饭堂标识,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此外,政府还应主动公布助餐配餐服务地图,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公众监督。

  食品安全是“管”出来的。守护长者“舌尖上的安全”,也是守护社会的良心。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网站,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