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先行示范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城市

发布时间:2021-06-22 18:17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时间:2021-6-22     来源:中国社会报

1.jpg

  深圳市福利中心老人在做手指操。

2.jpg

  第八届中国慈展会消费扶贫产品馆内,观众正在品尝助农产品。

  文/图由深圳市民政局提供

  对各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实施“民生微实事”7万余件,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回顾“十三五”,深圳民政为这座年轻的城市描绘了温暖的幸福底色。

  构建发展型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在实现弱有众扶方面先行示范;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在实现老有颐养方面先行示范……展望“十四五”,深圳民政将大力推进民生保障领域的先行示范,加快民生幸福标杆城市建设。

  【“十三五”民生答卷】

  织密扎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实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

  基本生活有保障,困难群众才能心不慌。经过持续努力,深圳已建立起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为基础,医疗、教育、住房、就业等专项救助相配套,临时救助为补充,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对各类困难群众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帮尽帮。深圳还先后出台临时救助办法、特困人员供养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临时救助逐步向非户籍居民放开,并建立健全低收入群众临时价格补贴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深圳各级民政部门以高于社会面防控标准迅速落实民政服务机构系列防控措施,推出扩大保障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简化申办流程、开设临时庇护点等困难群众救助非常举措,牢牢守住了“民政服务机构不发生疫情、民政服务对象不因疫情影响而挨饿受困”两条工作底线。

  打造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

  让晚年生活有温度、有品质、有尊严

  家住龙华区龙悦居2期的83岁独居老人徐晓东,成为该区第一批安装居家养老智能设备的受益者。老人如在家里出现意外情况,只要触碰紧急求助设备,就能发出预警信息。预警信息在工作时间由老人所属街道长者服务中心受理,非工作时间由第三方专业呼叫平台受理,服务24小时不打烊。

  这是深圳市居家养老适老化改造工程的一个事例。近年来,深圳奋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标杆城市”,让老年人过上有温度、有品质、有尊严的晚年幸福生活。目前,已初步构建起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老年人福利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此外,还成立了深圳健康养老学院,通过“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用”良性互动,创新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模式。

  此外,为了解决“银发族”申报高龄津贴的困难,深圳市民政局主动服务,推进政府服务方式变革,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大数据比对分析,实现高龄老人津贴申请、审核、发放管理等全程线上办理,真正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聚焦提升服务质量

  着力推进社会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深圳是全国较早开展社会工作探索和实践的城市之一。“十三五”期间,出台《深圳市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若干措施》,推出建立社工从业人员动态管理体系、健全社工职级体系和薪酬保障、改革现有社工服务供给方式、建立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评审机制、健全社工服务综合监管等多项改革创新举措,被评为全国社工行业2020年度“十大热点事件”之一。

  同时,深圳正在扎实推进“双百社工”试点工作,全市首批10个街道社工站全部挂牌运营;深入开展“社会工作援疆”,拓展实施“小母羊生计发展”和“守护天使”儿童保护等16个品牌项目。

  创新办好中国慈展会

  加快构建现代慈善公益体系

  深圳始终坚持以法兴善、依法行善,发展全民慈善、便民慈善,加快构建具有深圳特色的现代公益慈善体系。

  由民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广东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和中国慈善联合会共同主办,深圳市民政局具体承办的中国慈展会已成功举办八届,充分展现深圳软实力和硬担当。2018年以来,慈展会汇聚社会力量助力决战脱贫攻坚,累计对接项目204个,实现资源对接近340亿元,进一步凸显了在凝聚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中的作用。

  此外,深圳还规范“鹏城慈善奖”和“深圳慈善捐赠榜”褒扬制度,探索建立慈善行为记录和激励机制。深入开展“中华慈善日”“深圳慈善日慈善月”等慈善活动,大力弘扬慈善文化,形成“人人慈善”的良好氛围。

  5年实施7万余件民生微实事

  真正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十三五”期间,深圳基层治理创新逐步深入,着力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多方主体有序发挥作用的社区治理体系。积极推进以社区建设、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为特征的社区服务模式创新。

  “民生微实事”项目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建立了“民呼我应”的民生微实事“马上办”机制,解决了一大批社区急难问题,项目突出“快、广、实”的特色。快,项目及资金审批审核流程简化;广,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实,切实解决困扰老百姓的小事、急事、难事。同时,“民生微实事”项目大部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由社会组织等承接实施,一定程度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发展。2015年9月以来,深圳全市共实施“民生微实事”7万余件,投入财政资金70多亿元。

  不断提升社会事务服务水平

  让群众体验“更人性、更便利”的服务

  多年以来,深圳市民政部门一直聚焦群众关切,不断提升专项社会事务人性化便利化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殡葬管理。实施不分户籍的基本殡葬服务免费惠民政策,两次提标后免费项目升至8项,免费总额最高2030元,免费标准和范围居国内大中城市前列。

  “十三五”期间,深圳民政部门进一步优化婚姻登记服务,提升“甜蜜指数”。大力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进公园,扎实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行风建设。如罗湖区特邀地方领导、社会名人、慈善家、金婚银婚夫妇为新人颁证,龙岗区成立婚姻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福田区婚姻登记处成为全国网红打卡点。

  此外,深圳民政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也取得重大突破:投资60亿元建设市社会救助安置院、市社会福利院、市老龄综合服务中心、市救助站改扩建工程、市民政康复中心等18个项目,着力加快构建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水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精细服务、体制创新、与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城市形象相匹配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十四五”民生展望】

  打造弱有众扶的深圳标杆

  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根据“十四五”深圳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深圳将在构建发展型的基本民生保障体系、实现弱有众扶方面先行示范。这其中包括建立完善分层分类救助制度体系,推动生存型救助向预防、生存、发展全过程干预模式转变,形成政府兜底保障、社会关爱帮扶、家庭和个人自救自立的合力。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年,深圳将深入构建弱有众扶基本民生保障体系。民政部门加快制(修)订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法规政策,推动最低生活保障向符合条件的非户籍家庭成员适度拓展,探索急难型临时救助由发生地实施,推进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落户安置工作,迭代完善“科技寻亲”信息平台。

  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

  深圳聚焦群众关切的养老问题,未雨绸缪,将在“十四五”期间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在实现老有颐养方面先行示范。

  加快构建“1336”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全市智慧化养老服务管理平台,凝聚政府、社会、家庭三方合力,做实政府保障基本、居家社区联动、机构专业照护三种服务,形成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小区、家庭6个层级的养老服务网络。

  今年,将扎实推动街道、社区、小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年内每个区至少建设一个“四级养老服务网络”示范街道;深入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进一步做实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强化养老人才培养,加强家庭护老者培训,大力推动科技助老,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全领域全流程全周期覆盖。

  构建普惠型儿童关爱服务体系

  “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在构建普惠型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儿童福利事业发展方面先行示范。完善儿童关爱服务机制,构建四级儿童关爱服务网络,确保困境儿童法定权益保障更加充分、发展更加全面,筑就儿童关爱的深圳温度。

  今年,将以创建全国儿童关爱服务先行示范区为抓手,研究制订深圳市建设全国儿童关爱服务先行示范区十年行动规划和五年实施方案,贯彻落实民法典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儿童关爱和未成年人保护规定,推动建立市、区两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打造儿童关爱服务“三三制”。

  打造便捷可及的基本社会服务

  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十四五”期间,深圳将在增强民政服务能力,打造便捷可及、优质均衡的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先行示范,加快构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全面的民政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今年,将力争年内完成数据中心、底层支撑等基础建设,上线智慧养老、智慧社工、智慧殡葬等系统,持续推进各区民政数据汇聚。深入推进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全国行业标杆。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