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抢抓“双区”战略机遇 打造“民生幸福标杆” 深圳坚定不移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04-20 17:42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深圳商报    2020年04月20日

1-1.png

  深圳市民政局指导罗湖区桂园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

1-2.png

  疫情期间开展街面巡查救助。

1-3.png

  爱心企业向深圳社会组织代表捐赠防疫物资。

1-4.png

  龙岗宝岭社区邻里节百人古筝表演。

  抢抓新机遇,打造新标杆,坚定不移推动构建与“双区”战略相适应的“服务型、平台型、枢纽型、网络化”现代民政。日前,2020年深圳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总结2019年工作,部署2020年任务。

  回顾一年来的奋进之路,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固根基、推改革、谋新局,成果丰硕:在2019年全省民政重点工作情况综合评估中,深圳再获优秀,实现“七连冠”,出色完成了社会救助、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院服务质量建设、关爱孤儿与困境儿童、慈善事业、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及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法治建设和政策研究等领域的任务。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面对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圳民政工作将紧扣“三个聚焦”,履行“三基”职责,抓好2020年十项重点工作,并在未来努力实现七个方面“先行示范”,为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促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起好步、开好局,以优异成绩献礼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

  前瞻谋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

  “双区”建设,前瞻谋划。深圳市民政局以推进民政“9+3”项目为牵引,实现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再有新突破。截至目前,民政“9+3”项目均已落实选址,基本完成概念设计,正稳步推进相关项目用地整备、可研报告编制等工作。各区民政服务设施规划建设也进一步加强,盐田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期、福田区老人护理院竣工,28家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宝安区养老院、坪山区敬老院、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公墓等项目开工建设,罗湖区宝丰苑敬老院、南山区社会福利中心三期、龙岗区养老护理院、龙华区社会福利综合服务中心、龙华区颐养院、坪山区救助管理站、光明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大鹏新区养老院等一批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努力为提升群众民生福利保障水平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兜牢底线,基本民生保障得到新加强

  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深圳尽力为群众救急解困、雪中送炭,兜住兜牢兜好民生底线。2019年,深圳低保标准提升至1160元/人/月,处于全国最高水平。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精准化、精细化水平,及时足额发放低保金、特困人员供养金、孤儿养育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确保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基本生活保障到位。

  加快构建涵盖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的儿童关爱服务网络,市、区两级均已成立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

  扎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市、区两级救助站2019年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8.5万人次,借助互联网寻亲、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新技术新手段,为880余名流浪乞讨人员成功寻亲回归家庭。

  多管齐下,养老服务发展夯实新基础

  从“老有所养”到“老有颐养”,深圳未雨绸缪,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才支撑等多管齐下,不断夯实养老服务发展基础。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构建高水平养老服务体系的决定》,明确了事关我市养老服务长远发展的系列方向性、长远性、原则性制度安排。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稳步发展,全市已建成长者饭堂和助餐点149家。深圳获批成为全国第四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市养老护理院新型事业单位、南山区福利中心二期PPP改革,养老服务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

  深入推进医养融合发展,全市45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超过95%的社区日照中心与社康中心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医养结合机制。调整高龄老人津贴发放标准,月发放津贴从100元至500元提升到200元至1000元,惠及全市12.9万名老人。

  积极探索“政校行企”深度合作、“产学研用”良性互动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深圳还推动健康养老学院等机构和组织实施乐龄伙伴“中国养老创新家”“粤港澳养老社会创新家”工作坊等项目落地实施。

  党建引领,基层社区治理激发新活力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深圳以党建引领,深入推进社区治理创新,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深圳市民政局会同市委组织部,研究制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相关政策。盐田区扎实推进“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建设。深圳北站、益田、沙头角、前海、宝民社区等20个优秀社区工作法的总结和推广,为全国社区治理提供了借鉴。

  “民生微实事”解决社区急难小事更暖民心,全年共实施项目近1.5万件,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民生微实事”工作的指导意见》,修订完善《深圳市“民生微实事”服务类项目库管理办法》。

  民政系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制定出台“6+1”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方案,联合市有关部门,清理村霸、涉黑涉恶、受刑事处罚的居(村)委会成员,“住宅式”墓地、医院太平间管理无序等殡葬行业乱象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监管,社会组织步入高质量发展新轨道

  深圳建设高质量发展高地,社会组织是重要的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截至2019年底,全市共有社会组织10777家。其中在2019年重点支持民办科研机构发展,新增科技类社会组织80家。加强社会组织管理,出台《深圳市异地商会登记管理办法》,首次对18家市民政局主管社会组织开展绩效审计,深入开展行业协会商会涉企收费清理规范,启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试点工作。91家社会组织被评为4A以上等级,693家市级社会组织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推荐目录,一批社会组织列入活动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把社会组织党建扛在肩上、抓在手上,深圳持续深入开展社会组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固本强基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基层党建工作督促检查等系列文件、增派5名累计22名局处级领导干部派驻社会组织担任党委“第一书记”、在行业协会商会中全面铺开行业自律工作、组织行业协会所属非公企业党组织参与“百企示范、整体提升”项目等系列举措,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由“两个有形覆盖”向“两个有效覆盖”转变。

  打造品牌,社工队伍专业化建设取得新成效

  深圳社工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全省最前列,“社会工作援疆”成为全国知名品牌。2019年,深圳通过突出提升职业化专业化水平,精神卫生、禁毒、医务等领域社会工作的执业社工人数、服务水平跻身国内大中城市首位,全市共有精神卫生社工789人、禁毒社工851人、医务社工303人。全市已有8个街道社工站挂牌推进广东社会工作改革试点工作。“双工联动”深入推进,按照每个社区由1名社工带动20名骨干志愿者的方式,协助开展民政服务对象服务管理工作。稳步实施对口帮扶湖南的“牵手计划”,帮助20家援派机构加强项目策划运营和提升服务能力等。

  民政新闻宣传连续7年获评全国民政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婚姻登记呼应民生需求,实现全城通办,人性化、便利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人人公益,慈善事业创新发展进入新阶段

  “聚焦脱贫攻坚,共创美好生活”,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深圳成功举办第七届中国慈展会,共吸引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港澳台地区的791家机构、896个扶贫项目和深度贫困地区的917种消费扶贫产品参展,为“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的扶贫项目和消费扶贫产品对接慈善资金近75亿元。

  深入探索“互联网+慈善”、慈善信托、公益创投和社会影响力投资等现代慈善运行模式,以深圳为原点的“腾讯99公益日”已发展成为全球知名的“互联网+慈善”品牌项目,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社会创投平台。深圳努力营造“人人公益”,创新“指尖公益”,编制发布2018年度深圳慈善捐赠榜,其中上榜捐赠个人共978名、捐赠总额约3.6亿元,上榜捐赠企业共581家、捐赠总额为56.2亿元,上榜社会组织共451家、捐赠总额为39亿元,形成全民慈善的良好氛围。

  众志成城,全力守好抗击疫情的民政阵地

  面对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深圳民政人努力为民政服务对象和社区居民筑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持续强化对困难群体、特殊群体的兜底保障,累计发放救助款6718万元,推动全市建立由3个救助站和46个临时庇护点组成的应急救助网络;养老护理员、儿童保育员、救助护理人员、社区工作者等广大一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充分彰显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深厚情怀和担当作为。

  响应市委市政府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的号召,深圳慈善组织第一时间驰援疫区,直接捐赠湖北、武汉等省市款物金额逾28.78亿元,全市累计接收捐赠款物超过40亿元。行业协会、商会、社工等社会力量,发挥专业优势、依法有序参与疫情防控和助力复工复产。在中央、省、市各级主流媒体刊发深圳民政领域相关报道460多篇,公众点击浏览约1亿人次,有力有效加强了政策宣传和工作指引。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