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务公开 > 媒体关注

“十三五”期间年均捐赠额逾58亿元

发布时间:2022-08-08 17:36信息来源:字体大小: 打印

  时间:2022-08-07  来源:深圳特区报

  深圳被誉为全国最具爱心和最慷慨城市,连续五届位列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前列,“十三五”期间年均捐赠额达58.6亿元,其中,2020年度慈善捐赠超过114亿元,人均捐赠额达654元,是全国人均捐赠额的4倍多。近日,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我市慈善事业发展情况,有关部门在汇报时透露了这样一组数据。

  创新举措为全国慈善发展探路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不仅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发展奇迹,也实现了慈善的跨越式发展。截至今年5月,我市共有社会慈善组织466家,占全国、全省慈善组织总量的4.4%、25.7%。其中,基金会392家。

  多年来,深圳公益慈善创造了国内多个“第一”: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慈善条例《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登记成立国内首个民间公募基金会“深圳壹基金”;创设国内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慈善行业盛会“中国慈展会”;创新举办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打造国家级开放性公益创投平台;由比尔·盖茨、牛根生等中美慈善家联合创建的中国首家国际化公益教育专业机构——国际公益学院落户深圳等等,这些创新举措为全国慈善发展破题探路,发挥了先行示范作用。

  随着公益慈善生态体系的完善,深圳先后培育了两万多个公益项目,打造了一批知名慈善品牌。深圳企业和个人捐赠热情高涨,“十三五”期间,我市社会捐赠总额超过290亿元,在赈灾扶贫、扶弱济困、助医助学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广东扶贫济困日”累计募捐款物均70亿元,用于支持我市对口帮扶的新疆、贵州、西藏、广西和省内的汕尾、河源等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展示特区服务全国全省的担当。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社会组织、爱心企业、个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0年我市抗疫捐赠超过30亿元,占全国八分之一。今年迄今,我市抗疫捐赠已超过2.5亿元。

  公益数字化步入快车道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坚持科技赋能,“互联网+慈善”深度融合,公益数字化步入快车道。腾讯公益平台已发展成为国内影响力最大的互联网公开募捐平台,“腾讯99公益日”活动吸引超过2亿人次参与捐赠,筹集善款过百亿元。

  “互联网受众多、门槛低、速度快、互动性强,改变了我国公益慈善的传统运作方式,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正在成为潮流。”市民政局工作人员表示。

  除了“互联网+”,我市还积极探索慈善领域的“金融+”“区块链+”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多元慈善格局。比如,深圳运用金融手段吸纳运作慈善资产,盘活和扩大慈善资源,落地全国首宗慈善信托,截至目前共备案慈善信托23单,占全省的近四成。发行全国首个以投资科技企业债券为策略的集合资金信托“深圳慈善共同基金”,为解决慈善资金保值增值难题作出有益探索。

  以特区立法破解慈善事业发展难题

  深圳慈善事业走在全国前列,但在发展上仍有不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带来一组数据:2020年深圳慈善捐款占GDP的0.4%,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但与美国当年慈善捐款占GDP的2.25%相比,差距仍大。

  腾讯公益基金会负责人认为,与公众捐款的热情相比,我们对捐款者在个税抵扣等方面的支持政策有待完善。慈善资金的监管,特别是互联网公益平台的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我市有超过一万个社会组织,八成开展与公益有关的事业,但注册成为慈善组织的仅4.41%,太少了!”有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委委员表示,由于慈善组织获得的政策优惠力度与一般社会组织没有明显差别,但在信息公开、年度支出等方面,要求更为严格,《慈善法》出台后,慈善组织并未出现“雨后春笋”的局面。

  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已列入市人大常委会今年立法调研项目,市民政局形成了初稿,将以特区立法破解慈善事业发展难题。

  探索公益慈善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改革

  未来,深圳在推动慈善事业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方面,将进行更多探索。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探索推动公益慈善支持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学习借鉴发达国家通过公益形式投入科技创新的经验做法,引领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源支持科技发展,解决基础研究、基础应用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等领域存在的“企业不敢投、不想投、投不起”、政府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助力科技创新“卡脖子”问题攻关。

  深圳还将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做法,积极引导和激励慈善资源投向高等教育发展,丰富和优化高等教育资源供给模式,并在深化慈善捐赠支持高等教育事业激励政策、完善高校捐赠收入财政配比政策等方面进行探索。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附件下载:

内容纠错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